第四章好望角(1 / 3)

第一節美好希望的海角

好望角正位於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彙合處,即非洲南非共和國南部。強勁的西風急流掀起的驚濤駭浪常年不斷,這裏除風暴為害外,還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這種海浪前部猶如懸崖峭壁,後部則像緩緩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頻繁出現,還不時加上極地風引起的旋轉浪,當這兩種海浪疊加在一起時,海況就更加惡劣,而且這裏還有一很強的沿岸流,當浪與流相遇時,整個海麵如同開鍋似的翻滾,航行到這裏的船舶往往遭難,因此,這裏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卻稱“風暴角”。好望角是位於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於34°21′S,18°30′E處。北距開普敦52km。欲為通往富庶的東方航道,故改稱好望角。蘇伊士運河通航前,來往於亞歐之間的船舶都經過好望角。現特大油輪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多暴風雨,海浪洶湧,位於來自印度洋的溫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來自南極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彙合處。1939年這裏成為自然保護區,好望角東方2公裏(1.2裏)處,設有一座燈塔。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奉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之命,率兩艘輕快帆船和一艘運輸船自裏斯本出發,再次踏上遠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亞士率領的船隊首先沿著以往航海家們走過的航路先到加納的埃爾米納,後經過剛果河口和克羅斯角,約於1488年1月間抵達現屬納米比業的盧得瑞次。船隊在那裏遇到了強烈的風暴。苦於疾病和風暴的船員們多數不願繼續冒險前行,數次請求返航。迪亞士力排眾議,堅持南行。船隊被風暴裹挾著在大洋中飄泊了13個晝夜,不知不覺間已經繞過了好望角。風暴停息後,對具體方位尚無清醒意識的迪亞士命令船隊掉轉船頭向東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隊在連續航行了數日之後仍不見大陸。此時,迪亞士醒悟到船隊可能已經繞過了非洲大陸最南端,於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駛。1488年2月間,船隊終於駛入一個植被豐富的海灣,船員們還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裏放牧牛羊,迪亞士遂將那裏命名為牧人灣(即今南非東部海岸的莫塞爾灣)。迪亞士本想繼續沿海岸線東行,無奈疲憊不堪的船員們歸心似箭,迪亞士隻好下令返航。

在返航途中,他們再次經過好望角時正值晴天麗日。葡萄牙曆史學家巴若斯在描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時寫道:“船員們驚異地凝望著這個隱藏了多少世紀的壯美的岬角。他們不僅發現了一個突兀的海角,而且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感慨萬千的迪亞士據其經曆將其命名為“風暴角”。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再率船隊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當年11月27日,達伽馬的船隊再次繞過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駛抵印度西海岸重鎮卡利庫特。又經曆了千辛萬苦之後,達伽馬約於1499年9月1日前後返回裏斯本。

“好望角”一名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有兩種:一說為迪亞士1488年12月回到裏斯本後,向若奧二世陳述了“風暴角”的見聞,若奧二世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到達夢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另一種說法是達伽馬自印度滿載而歸後,當時的葡王才將“風暴角”易名為“好望角”,以示繞過此海角就帶來了好運。

好望角是開普敦的地標,甚至開普敦因好望角而建城,甚至CapeTown的名字也是由好望角而來。

16世紀,東西方交通被阿拉伯人阻斷。為了獲取東方的香料、絲綢和瓷器等奢侈品,歐洲各國紛紛派出船隊尋找新航線。繞過非洲南端的航線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直到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都是歐洲通往亞洲的海上必經之路,為各國帶來滾滾財源。好望角因此在航海史和貿易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即使現在,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巨型貨輪仍然走這條航線。

好望角周圍的海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交彙的地帶,海流相撞引起的滔天巨浪終年不息,因此第一個來到這裏的歐洲人迪亞士稱這裏為“風暴角”。但繞過這裏就有希望到達東方,獲取財富,因此葡萄牙國王把它改名為“好望角”。

現在,好望角國家公園是世界聞名的旅遊景點,每天都有無數遊人在CapePoint標誌前拍照留念。

先到CapePoint拍照留念,然後沿徒步小徑翻山到DiazPoint,乘坐有軌電車到山頂拍攝好望角全貌,還可以登上燈塔,一望無際的大西洋在眼前完全呈現。留念:可在紀念品商店購買好望角紀念明信片並自己加蓋紀念章,投入電車站邊的紅色郵筒。停車場的前麵,有被稱為LookOutPoint的去燈塔展望台的軌道車車站,即使是步行也能很快到達;還可以到開普角前麵去看看,步行也隻要20分鍾左右。從展望台向北看到的白色砂石的小沙灘,就是Dias海灘,在它前麵突出來的就是世界聞名的好望角(Capeofgoodhope)到那裏有步行道,從停車場出發步行需1小時。然而這裏有個與風景不和諧的懸崖,崖的下麵立有用英文、南非阿非利加語寫著“非洲最南端真正的最南端在厄加勒斯角好望角”的標牌,在這附近遭遇強風而遇難的船隻很多。

好望角的發現,促使許多歐洲國家把擴張的目光轉向東方。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船隊都先後經過這裏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菲律賓和中國。165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掠取好望角的主權,並在現今的開普敦建立居民點,專為本國和其他國家過往的船隊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檢修服務。19世紀初,在海外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國人看到掌握好望角製海權的重要性,遂侵入南非將荷蘭人取而代之。在蘇伊士運河1869年開通之前的三百多年時間裏,好望角航路成為歐洲人前往東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這條航路的作用雖有所減弱,但仍然是歐亞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輪還必須從這裏繞道。據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講,現在每年仍有三、四萬艘巨輪通過好望角。西歐進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戰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糧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過這裏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