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之後,各自坐馬車回家。
豐瑞坐在馬車上,對於剛才桌上一切,曆曆在目。
李老夫子誇讚自己,雖然有鬥氣之嫌,但這桌上的人,誰不知道這就是文人墨客慣常炫耀方式,況且今日是李老夫子大壽,就算李老夫子口氣大了些,就算不給豐家這個麵子,李老夫子的麵子是要給的。
楊染一點也不顧及麵子,當桌挑出這個事情,這到底是和誰有過不去?
李老夫子也就是私塾先生,楊染既為座上賓,自然是與李老夫子無甚過節,豐家和主簿楊染關係素來也還過得去,也不至於如此,沙校尉也沒那麼大的臉麵讓主簿楊染出這個頭,甚至沙校尉的叔叔沙統領也不可能。
或是另外有什麼其他原因,還是他今天本身喝多了,想了一大堆,豐瑞還是搖了搖頭。
立夏過後,天氣也漸漸熱起來。
回到鋪子裏豐瑞覺得有些燥熱,鋪子的後院也沒有人,便拿木桶到院子裏井邊打了幾桶水放在廂房的屋簷下,身沾水後拿皂角塗滿全身,冰涼的井水衝過肌膚,井水把泡沫和身上的汙垢統統衝走,年輕的肌膚露出健康的光澤。
洗完澡,身上清涼許多了,舒了口氣,感覺輕鬆了不少。
豐瑞一想明日聚豐樓赴宴之事,把勁裝收起,換了一套紫色的綢布裝,這身衣服也不便宜也很好看,一個年輕的富家公子哥形象翩翩浮現,隻是中看不中用,本來還想練一會兒槍,但是萬一弄壞一點,場麵上就穿不出去了,反倒壞了心情。
回到房中。豐瑞拿著《易藏》這書仔細端詳起來。
“混沌之初,井然天成,法雖自然,然萬物無聲,易者,意在變也。”
“知天之所藏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藏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故知天之所藏,智矣,知人之所藏者,至矣!”
早上第一次練過法訣之後,隻是感覺神清氣爽,難道那法訣不隻是養生術?
又或者是其他......
“天之所藏先不去想,人之所藏到底是什麼呢?”
可是這本書除了這段法訣並無其他修煉之法。
也罷,先繼續修煉這段法訣,看看是否真有‘人之所藏’。
午後的後院很安靜,也沒有人會來打擾,關上房門後更能獲得一種心靈的安寧。
豐瑞走進屋拿起《易藏》再看了一遍後放下,早上修煉過一次,輕車熟路的回憶起書中的法訣。
凝神,靜氣。
豐瑞坐在椅子上雙手扶著椅子的扶手,眼睛閉上,慢慢進入了修煉的狀態,按照法訣的方法去呼吸,呼吸方式講究氣韻流長,一切進行的順暢無比,二十息後,能輕微的感受到身體內肌肉和血液的輕鬆之意,漸漸地這樣獨特的呼吸方法也變得習慣和自然起來,心中滋生一種奇妙的感覺,
‘易氣'這個小境界分入門,小成,大成三個更小的境界,分別對應的要求是感知,煉氣小成,煉氣大成。
‘易氣'和後麵‘藏神’這個境界不同,主要注重身體的感受,感受到身體內部的變化,然後最終達到練氣圓滿。法訣中明確說人的體質因人而異,坐著或站著可以隨自己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