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正值收蠶絲的時節,一位與華老祥有多年買賣蠶絲交情的人來到店裏,商談今年收購蠶絲的數量和價格。這時,小羅庚正把那條唯一的大板凳當做高頭大馬在當街騎著玩。華老祥和客人站在店裏,著實有些不自在。若把客人讓到內室,當時很封建,客人還不能和女人見麵,再說店鋪還要照應,就隻好這樣站著說話,華老祥著實覺得是慢待了客人。這個主顧要是因為沒地方坐,招呼不熱情而使買賣不能成交,可是大損失。華老祥是個精明人,處事考慮周到,特別是麵子上的事,絕不會讓它出漏洞。於是,他就快步走出店門,去找騎著板凳的小羅庚,要回板凳,讓客人落座。哪知這時小羅庚正玩得興起,騎馬騎在興頭上,哪裏願意放走他的大馬。華老祥心疼兒子,隻得空手而歸。進得店來,紅著臉向客人致歉。這客人知道是華老祥的兒子把板凳當馬騎後,反而為華老祥高興,沒有任何不快的神色。還連連說:“華老祥,你客氣什麼,咱們又不是一天半天的交情,孩子玩就由他去吧,咱們在這裏站著喝茶不是也挺好嗎?常言說‘淘小子出好的’,小子貪玩,這是好事,將來一定聰明,會成為你的好幫手的!”華老祥心裏這才踏實了一些。
再大一些,小羅庚就能夠蹬梯上高了,這時他又不滿足他那板凳大馬了。他時常把長條凳子拉到櫃台前,爬上凳子,再爬到櫃台上,把櫃台當馬騎。整天店裏都不時傳出小羅庚吆喝馬的叫喊聲。華老祥由著兒子的性子玩,從不打罵。有時顧客來買東西,櫃台上還騎著個七八歲的胖小子。顧客買的貨物一放在櫃台上,小羅庚就拿過這個擺弄一會兒,再拿那個往櫃台上砸一砸,弄得華老祥和顧客手忙腳亂。好在客人都是當街的熟人,都很喜歡這個虎頭虎腦的胖小子,當然也不會在意,反而總是收拾完了東西,又逗小羅庚玩一會兒。華老祥看著心裏高興,嘴裏卻連連道歉:“老哥千萬別見笑,我把這個小兒子慣得不成樣子了。就這麼一個兒子,也真舍不得管他。”顧客們也都笑著說:“不礙事,不礙事!小男孩哪有不淘氣的。”
櫃台上經常擺放著墨水、硯台、毛筆、賬本、算盤、茶壺、茶碗。華老祥有時一眼照顧不到,小羅庚不是把算盤碰到地上,就是把茶碗弄翻弄濕了櫃台,也弄濕了褲子。光是茶碗就弄到地上摔碎了十幾個。半月二十天,就得換上一茬新的。小羅庚就是這樣淘氣,華老祥夫婦倆也不舍得打一下罵一句,總是由著小羅庚的性子,愛怎麼玩就怎麼玩。
金壇鎮在方圓三五十裏地麵上是個比較大的市鎮,人來人往十分興隆。每到農曆的幾個重要節日,如清明、端午、重陽等節日,都要請來一夥戲班子來唱幾天戲,由鎮上的買賣人家合起來出錢。在離華老祥的店鋪不遠處的一個舊祠堂前麵,人們用木頭搭起一個台子,鋪上木板,四周用席子圍起來,擺上演戲的桌子凳子,掛上五顏六色的旗幟,就算是戲台子了。當然,這個戲台是相當簡陋的。戲劇講究虛擬,幾個簡單的道具,就算是馬車、城牆、衙門了。當然不能像現在的電影電視劇環境那樣真實,但是人們還是非常喜歡地方戲劇的唱腔的。人們看戲主要是聽唱腔,看表演、戲台如何,倒是不怎麼在意。有名角,唱得好,大家就喝彩。
每當唱戲的時候,人們就從四麵八方趕來,手裏都拿著一個小板凳,在人群裏找個地方一坐。台上演的不外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戲文。大多是敲敲打打一陣之後,穿著花花綠綠戲裝的人物就登場亮相了,無論是男是女,通常是比劃好一陣子,再慢慢地來幾句道白,接著就大段大段地慢慢地唱了起來。台下有的老年人,蹺著二郎腿,微閉雙目,隨著唱腔的節奏,一邊點著頭,一邊用手指在膝蓋上擊著節拍。每到高潮精彩處,還不時地輕輕地拍幾下巴掌。人們知道,這樣的老人才是內行,能聽出門道來。幾個小夥計在賣香煙,賣點心,賣糖果。他們把一個小方木盤釘上一條寬帶子,挎在脖子上,盤子裏裝著各色物事,在人群裏竄著空地輕聲叫賣。跟著大人們來的孩子,他們才不管唱的是什麼,隻要熱鬧就行,直嚷著要好東西吃。這時節是金壇鎮最熱鬧的時候,也是人們最快樂的時候。
華老祥也是戲迷,看得多了,著名的段子也能哼上幾口。每次唱戲,他必要早早到場揀個最前麵最正麵的位置坐好。這一年的端午節唱戲,他又多了一項任務,就是必要帶著他的寶貝兒子來看戲。小羅庚一聽說看戲,一聽到開唱前的鑼鼓聲,就樂得又蹦又跳,直嚷著要父親快點帶他去。他的姐姐華蓮青也是願意湊熱鬧的,當然也要跟著去。家裏隻有媽媽看家了,她雖然不太情願,但為了讓兩個兒女能去樂一樂,也就安心在家做針線活了。小羅庚一到戲台前,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吵不鬧,也不要吃的,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裏,像一個大人一樣在那裏向台上看。他好像能看明白似的,什麼都願意看,看得那麼全神貫注。當演到武打戲的時候,隻見他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每當上演“桃園三結義”、“挑滑車”、“三岔口”、“打漁殺家”等劇目,他就會不自覺地站立起來,生怕看不全,看不真。有時兩隻小手還會拍打幾下。特別是看到紅臉長須的關公老爺手拿青龍偃月刀在台上舞動起來的時候,小羅庚簡直樂得哈哈大笑,在地上亂蹦。看完了戲,就快小半夜了,回到家來,小羅庚絲毫沒有睡意,拉著父親問那紅臉的威風凜凜的人是誰,那個黑臉的愣頭愣腦的人又是誰。華老祥總是細細地給兒子講那戲文裏的故事,不管小羅庚能不能聽得懂。小羅庚聽完以後,似懂非懂,但是他就是喜歡那個紅臉的大將軍,就是喜歡他那柄精美的大砍刀。他也略微明白了紅臉大將軍手裏拿著的那根帶穗子的小棍子就是紅臉將軍的赤兔馬。
第二天早上,小羅庚一睜開眼睛,就嚷著讓父親給他買一把大刀。當年哪有賣現成的玩具大刀的,華老祥隻好給兒子做。他找了一塊薄木片,用菜刀削成刀的形狀,又安上一根二尺多長的圓木棍,這大刀就算做成了。小羅庚拿在手裏看來看去,並沒有現出高興的樣子。華老祥正在納悶,隻聽小羅庚說:“還有個紅穗子,紅穗子。快給我安上一個。”原來他在看戲的時候,細心地觀察到,關公那把大刀的背上還有一個紅纓。華老祥隻好找來一縷線麻,用細線捆好,找來記賬用的紅墨水,染成紅色,再拴在那刀的背上。這下子小羅庚可樂開了,一把奪過來大刀,就學著戲台上的紅臉大將軍的樣子掄了起來,險些碰到華老祥的臉。華老祥立即告訴兒子,千萬要小心,別碰了自己,也別碰傷了一起玩的小朋友。小羅庚一邊點頭,一邊跑到院子裏去了。小羅庚又在院子裏翻來翻去,終於找出一根四尺多長的竹竿,這就是他的馬了。隻見他一手拖著竹竿兒,順在兩腿中間,一手拿著大刀,蹦到街麵上,裝起紅臉大將軍的樣子,在街上比劃起來。街坊鄰居家的小孩子也都願意來和小羅庚玩耍,各自拿著喜愛的玩意兒,熱熱鬧鬧地在街上跑來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