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大學尚且如此,何況赫赫有名的名牌大學清華呢?有的教授斷然表態:這件事是不可思議的,根本沒有討論的餘地。還有的教授說,聘華羅庚當教師,簡直是對清華園的褻瀆。當時的年代,人們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非常講究資曆,講究出身。雖然這些教授對華羅庚的研究成果有些了解,也比較認可,但是對他的學問功底和奮發進取的品質,卻不是很了解。仍然認為華羅庚不具備當清華教師的資格,隻能一輩子當個助理員。在他們的觀念中,一個隻念了九年書的初中生,無論如何也不配當大學教師。也有幾位教授,他們看院長和數學係主任能夠提出這個問題,看來華羅庚這個青年人必有可取之處,態度上模棱兩可,敷衍幾句就不再開口了。但是整個討論的意見基本上是堅決反對。
麵對這種局麵,葉企蓀院長知道是這幾位教授沒有認識到華羅庚的價值,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因此才極力反對。於是,葉院長就轉過臉,對熊慶來說:“慶來兄,華羅庚在數學係工作了幾年,您對他了解得比較深刻,你還是把他的情況,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吧!”熊慶來當然明白葉企蓀的用意,就清了清嗓子,有本有源地把華羅庚自學成才的情況詳細講了一遍,其中特別強調了華羅庚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價值,並堅信華羅庚是會有培養前途的。最後,明確表態,華羅庚可以勝任數學助教的工作,不僅僅是勝任,而且是綽綽有餘。應該改變資曆觀念和傳統的規矩,破格任用華羅庚。最後說,他可以擔保,聘用華羅庚決不會給數學係丟臉,也不會給清華造成麻煩。意見非常明朗,態度非常堅決。
幾位教授聽了熊慶來的介紹。不斷點頭,也認為華羅庚確實不簡單。但是他們還是不太摸底,反對的態度仍然沒有改變,但發言的語調和情緒稍微有了些緩和。最後,葉企蓀院長沒有受反對意見的幹擾,力排眾議,鄭重地說:“清華出了華羅庚是好事!為什麼用資格限製他?”明確拍板定案,破格提升華羅庚為清華大學數學係助教,主講低年級的微積分課。
於是,在清華的講台上,破天荒地出現了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大學教師。華羅庚,一個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初中畢業生、小學徒,來自底層,自學起家,憑著堅韌不拔的意誌和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懷著一顆為窮苦人爭氣的赤子之心,闖過重重難關,以其驚人的數學成就,終於理直氣壯地登上了名牌大學的神聖殿堂。
華羅庚十分清楚,自己能夠有今天,全是熊慶來仗義執言、葉企蓀力排眾議的結果。因此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地位,暗下決心,一定要繼續努力,當好助教,多出成果,給兩位數學界的前輩增光。由此,華羅庚不再有瑣事纏身,可以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做學問。科學研究進展當然更快了。
曆盡千辛萬苦努力而有所成就的華羅庚,深切地體會到一個人成長的艱難困苦,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將心比自心,時常告誡自己一定要認真教學,決不能誤人子弟。一年級的微積分課,對他來說,猶如小兒科一樣駕輕就熟,但是他仍然認真地備課,認真的琢磨怎樣講授能使學生更明了,更容易接受。經過認真準備,他胸有成竹了。然而,當華羅庚第一次走進教室的時候,上百雙眼睛愣愣地看著這位穿著便服、走路搖搖晃晃的跛腳年輕人。學生們不禁發出了嬉笑聲,似乎是在說:你這個土裏土氣的年輕人配做我們的老師嗎?能教明白嗎?特別是華羅庚那一瘸一拐的樣子,更讓這些出身上等家庭的學生們看不起。課堂上開始躁動起來,學生們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起這位新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