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元素不斷蛻變,釋放出超高的能量和溫度。當地球內部溫度足夠高時,地內的岩石、鐵、鎳等物質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比重較重的物質下沉並向地心聚攏,形成地核;比重較輕的物質上浮並向地表聚攏,形成地殼和地幔。此外,地球內部的水分經高溫汽化後和其他氣體一起飛升到空中。由於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空中的水分和氣體在地球周圍形成一個水氣合一的圈層,即大氣層。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一層地殼逐漸冷卻、凝結,並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衝擊和擠壓。在這個過程中,地殼變得褶皺不平,並時不時地被地球內部的高壓擠破,發生強烈地震和火山爆發,噴出大量岩漿和熱氣。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活動十分頻繁。直到45億年前,這種活動逐漸變少,地球慢慢穩定下來。這一時期,地球就如同一個被風幹的蘋果,地表上麵皺褶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等各種地形全都形成了。
但是,這一時期的地球上沒有生命,因為缺少一個孕育生命的必備條件——水!地球的天空中有很多水氣,為什麼沒能形成水呢?原來,地球上的水氣和大氣共存於一體,尚不具備形成水的條件。
不過,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慢慢降低,加之水氣層中懸浮著無數塵埃和火山灰,終於促成了降水的條件。水氣以塵埃和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了水滴,降到地麵上。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雨水一直下個不停,且越下越大。地麵上的水彙集起來,形成了滔天洪水,洪水又彙集當然,人類作為萬物之靈,也屬於一種高級生命體。如此種類繁多、難以估量的生命體是從何而生的呢?這要涉及地球上生命的萌芽。
地球上生命的萌芽指的是地球上第一個生物。自從地球上出現了海洋,為生命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就孕育出了第一個生物。
第一個生物經過再生、繁殖和演化,逐漸形成各種各樣的生命形態。這些生命形態不斷繁殖,進而布滿了整個地球。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上的古菌類和細菌等生命體在水中、空氣中和地上迅速繁殖,經過20多億年的演化,構成了一個生物圈。
這個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成員彼此間互相交流,又先後孕育出了真菌和真核生物。隨後,真菌和真核生物又衍生出多細胞植物和動物。
生命起源於海洋,並從海洋中蔓延開來,後來又遍及地球上的陸地和山川,演化成五彩斑瀾的樹木和花草以及形態各異的昆蟲和鳥獸。於是,“生命之樹”在地球上茁壯成長起來,而“人類”則是這棵“生命之樹”上最奇異的枝條。由此可見,地球上的生命與地球是休戚與共的。
需要說明的是,自從地球上出現第一個生物以來,直到人類的誕生,經曆了一個非常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
據考證,大約在38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形成了沉積岩,而古生物學家在35億年前的微生物化石群中,發現了最古老的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這表明,在地殼形成後3億年內就出現了生命。
迄今為止,科學家所發現的最古老的生命體,是位於幾十倍。皮鞘是鐵細菌的保護罩,鐵細菌能夠在皮鞘內前後移動,有時還會伸到皮鞘外麵,重新製造出一個新的皮鞘。鐵細菌的皮鞘脫落後會在水中沉澱下來,大量的鐵細菌皮鞘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