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人與動物的未來(2 / 3)

任何物種的衰退,都可能導致與其相關的生物鏈出現危機。調查顯示,剛果河馬數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了當地湖泊中的魚類減少,因為河馬糞是該湖內魚類的重要養料來源。

鯊魚不再是“海上霸主”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表明,在海洋動物中共有547種鯊魚。近年來人類對鯊魚捕撈過度,導致20%的鯊魚瀕臨滅絕。

鯊魚被譽為“海上霸主”,鯊魚的鰭在東南亞地區備受歡迎,因此鯊魚未能逃脫被人類捕殺的命運。如果這種肆意殺戮得不到有效製止,我們最終隻能通過鯊魚紀錄片來回味“海上霸主”的威猛了。更為嚴重的是,一旦鯊魚滅絕,海洋生物鏈就遭到了破壞,到時將有成百上千種海洋生物麵臨滅頂之災。

莫要偏向虎山行跟“海上霸主”鯊魚相比,“陸上霸主”老虎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裏。20世紀初,全世界老虎的數量在10萬頭左右,到20世紀末全世界的老虎隻剩下5000頭左右。

老虎從頭到尾都是寶,虎皮、虎骨以及其他器官均可入藥。基於這些因素,人類對老虎的種群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老虎棲息於森林中,須借助於草叢和灌木叢才能悄悄地潛近獵物,才能伏擊獵物。人類對森林的大規模砍伐,不僅破壞了老虎的棲息環境,也破壞了老虎的主要食物——食草動物的棲息環境。此外,環境的割裂使老虎種群處於零星分散狀態,進而導致老虎近親交配,基因惡化,使老虎種群衰退。

被淹死的北極熊北極熊是冰雪世界的“王者”,身為遊泳高手的它們怎麼會被淹死呢?科學家的最新調查發現,由於全球變暖,北極冰層融化速度加快,北極熊的“傳統領地”受到嚴重影響,它們不得不到更遠處尋找食物,漫長的海上跋涉導致北極熊因精疲力盡而被淹死!在過去50年裏,北極冰層消失了40%。沒有足夠的冰,北極熊被困在了陸地上,這對它們意味著饑荒。北極熊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主要以海豹為食。雖然北極熊能在水裏遊數公裏,但在遊泳途中北極熊不會“打獵”,因為在水裏,它們絕不是海豹的對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指出,如果任由現在的狀況發展下去,預計北極熊的數量將在幾十年內減少30%。

動物的報複自古以來,一些凶猛動物傷害人類的事件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動物之所以傷害人類,主要是出於自衛和獵食。

自從人類統治了地球後,動物傷害人類的事件日趨減少。前麵已經說過,人類才是地球上最凶猛的動物。試問,其他動物怎麼可能是人類的對手呢?狗急了會跳牆,兔子急了會咬人。人類大肆獵殺動物,大肆侵占動物的地盤,大肆破壞動物的生存環境,最終會引起動物對人類瘋狂地報複。

早在幾年前,人類毫無節製地捕殺果子狸,最終導致果子狸向人類傳播非典病毒,造成了非典肆虐全球,人人自危的局麵。隨後的幾年,禽流感洶湧而至,豬鏈球菌仍在肆虐,皮膚炭疽疫情又現。

非典過後,人們再也不敢吃果子狸這種野味了。禽流感發生後,人們對雞、鴨、鵝等家禽產生了畏懼心理。豬鏈球菌爆發後,人們對看似蠢笨的豬也避而遠之。膚炭疽病的突發,人們不敢再招惹忠厚老實的牛!當動物引發的多種病毒爆發後,人們憑借著先進的科學技術研製出了對抗病毒的疫苗。但是,研製疫苗顯然是“事後諸葛亮”的作風,隻能處於被動。

人類必須反思:動物為什麼會頻頻報複人類?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了,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食物需求,將殘忍的屠刀指向了動物。每時每刻,不知有多少禽類被割斷脖子,不知有多少獸類被斬斷頭顱。

雖然人類以動物為食是出於生存的需要,但是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已完全改變。古時候,人們宰殺動物,還要進行祈禱。這禱告意味著,雖然不得不殺動物,但仍感到心中不安。

現在,人類對宰殺動物己習以為常,不存在絲毫憐憫。誠然,人類食用動物是正常的生態學行為,但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對待動物。人類必須意識到動物也是生命,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包括那些從人的立場來看顯得低級的生命也是如此。

世間萬物都是有規則的,現代人類對動物的冷漠與殘忍,導致了人與動物關係的空前緊張,並引發人與動物之戰。在這場戰爭中,人類的被動已經暴露無遺。因此,人類必須學會尊重動物、憐惜動物,否則在不遠的未來,人類的處境將岌岌可危!保護動物化石記錄表明,每次物種大滅絕以後,總會有高級類群的物種將滅絕物種取而代之。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迅速統治地球就是最好的證明。任何物種總是處於不斷地進化狀態,但是物種的進化需要經過漫長的曆史年代。

在人類對自然的強製管理下,物種賴以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差,大批物種喪失了自然進化的條件,逐漸走向衰退和死亡。

自然界的萬千物種曆經千萬年的進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職,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過程中都發揮著不同作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意味著一座複雜的、獨特的基因庫隨之消失。而一個物種的滅絕,同時還影響著與之相關的多個物種的消失。

科學家研究表明,每有一種植物滅絕,就會有10種~30種依附於它的其他植物、昆蟲及高等動物逐步走向滅絕。比如,17世紀毛裏求斯渡渡鳥滅絕後,在以後的幾年內,一種大櫨欖樹步其後塵。這是因為,大櫨欖的種籽必須經過毛裏求斯渡渡鳥的消化道才能發芽、萌生。

物種的生存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無論是捕食與被捕食者、生產者與消費者,都是相互製約、相輔相成的,從而達到生態平衡。

當一個物種局部滅絕後,就可能連鎖性、累加性、潛在性地導致其他物種隨之滅絕,這種現象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當物種滅絕的多米諾骨牌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其中一張的人類,能夠幸免於難嗎?不妨看一組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最新數據:中國被子植物現有珍稀瀕危1000種,極危28種,已滅絕或可能滅絕7種;裸子植物瀕危和受威脅63種,極危14種,滅絕l種;脊椎動物受威脅433種,滅絕和可能滅絕10種……生物多樣性受到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