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滇軍官兵和督察隊之間發生了摩擦,蔣介石不得不再次讓盧漢去東北安撫滇軍。盧漢在飛赴東北之前,先飛往南京去見蔣介石。蔣介石一見盧漢,先是噓寒問暖,然後便說到了東北中央軍和滇軍衝突的事情:“永衡,東北的局勢不容樂觀,光亭一病不起,沒有辦法,我隻得讓陳辭修去擔任了東北行營主任。結果呢?局勢是一點也沒有好轉。辭修心裏著急,便想著整頓軍紀、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結果呢?我接到的報告說,60軍暫編21師的一個班嘩變,陳辭修命令督察隊嚴查。結果雙方起了衝突,打死了一些士兵。黨國正在用人之際,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很令人痛心。我已經嚴令辭修要徹查這件事,但是,為了使60軍能夠安心的剿匪,我考慮還是得麻煩你辛苦一趟。否則,軍心不穩,是會誤大事的啊!”
其實,在來南京前,盧漢早已得到了自己人的報告,事情的原委和蔣介石說的有很大的出入。杜聿明指揮國軍與共軍在東北打仗,連連失利,杜聿明內憂外困,終於病倒了。蔣介石為了挽救東北的戰局,派他的親信陳誠擔任東北行營主任,接替杜聿明指揮東北戰事。對於陳誠的發跡,盧漢也早就聽說過了,陳誠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被派到浙江的一個陸軍師任下級軍官。黃埔軍校建立時,他被調到軍校擔任帶兵官。到黃埔軍校後,他決心幹出一番事業來,他很想表現自己,展示才能,盡管他也是浙江人,但由於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起初,並沒有進入蔣介石的視線。一天晚上蔣介石查哨,看見房間裏有微弱燈光,以為是學生兵不按照作息時間作息,非常生氣,立即開門,準備加以訓斥。推開門正要發火,卻看見一個人正在點著蠟燭,借助微弱的光看書。蔣介石起先以為是小說,拿起來一看,原來是《三民主義》一書,立即轉怒為喜。再看看陳誠,雖然其貌不揚,但眉宇之中透出一種靈氣,神態自若,並沒有因為校長突然奪去他的書而驚惶失措。陳誠給蔣介石留下的第一印象不錯,蔣介石順嘴問道:“你是哪裏人?”陳誠回答道:“學生陳誠,浙江人。”蔣介石一聽是自己的老鄉,心裏就更高興了。次日清晨,早操完畢,蔣介石突然宣布:炮兵區隊隊長陳誠,發奮刻苦,精神可嘉,特提升為少校炮兵隊長,以資鼓勵。就這樣,陳誠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成了蔣介石最得力的幹將,此後便步步高升。陳誠一直瞧不起地方雜牌軍,與滇軍早有矛盾,以前曾經兩次想借故殺掉隴耀,還是多虧了盧漢力保,才保住了隴耀。這次陳誠一到東北,就要求嚴肅軍紀,甚至在部隊裏實行“連坐法”,一名士兵違紀,全班都要受到處罰。滇軍暫編21師的幾名士兵私下裏發了幾句牢騷,結果被特務告了密。國致中的督察隊立刻瞞著曾澤生和隴耀將這一個班全部帶走,帶回兵團司令部,陳誠竟下令將這一個班的士兵全部槍斃了。隴耀氣憤不過,帶著警衛連包圍了督察隊駐地,要為死去的弟兄報仇。最後還是在曾澤生和徐樹民的力勸下,才沒有打起來。但是,滇軍官兵都對督察隊恨之入骨,隴耀也一直忿忿不平。一時間軍心浮動,滇軍和中央軍之間的矛盾加劇了,雙方摩擦不斷,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內亂。這些事情盧漢了解得很清楚,當然蔣介石知道得也很清楚。既然蔣介石把事情說得那麼婉轉,盧漢也不好點破。盧漢強自把心中的悲憤壓住,很平靜地說:“委座,這件事雙方都有責任,我此番前往東北前線,一定以黨國剿匪大業為重,訓誡滇軍官兵服從領袖,精誠合作,以求盡快收複東北。”
蔣介石聽了盧漢的一番話,心裏很高興,這一次他真的是對盧漢的胸襟有點欽佩了。他說:“永衡,你的忠誠我是不會忘的,我也向你作個保證,一旦東北戰事結束,就讓你的兩個軍回雲南休整。當然,他們還是由你來指揮。”說到這兒,他又顯得很動情地說:“我的這些黃埔學生老是給我添亂子,倒是你能為我一次次的解困。”說到這兒,他的心裏有點悲涼的感覺。他住了口,扭頭看著窗外。盧漢坐在那兒,一句話也沒有再說。過了好一會兒,蔣介石才平靜下來,他轉過身對盧漢說:“永衡,今晚我們共進晚餐,好好地再敘談敘談。明天你再到東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