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招子:元代的戲曲海報(1 / 2)

招子:元代的戲曲海報

藝術世界

作者:顏湘君

元代是我國傳統戲曲繁榮時期,不僅劇目多,創作者多,而且有比較固定的演出場所——勾欄,在演出前常常向觀眾預告,這種預告演出的古老海報形式就是招子,有時候也叫招貼或招帖。招子主要懸掛或張貼在勾欄、茶肆和通衢大道上,預告伶人姓名、演出時間及演出劇目等內容,已與現代海報意義相同。

如《全元曲》杜仁傑套數【般涉調】耍孩兒《莊家不識勾欄》:

風調雨順民安樂,都不似俺莊家快活。桑蠶五穀十分收,官司無甚差科。當村許還心願,來到城中買些紙火。正打街頭過,見吊個花碌碌紙榜,不似那答兒鬧穰穰人多。

【六煞】見一個人手撐著椽做的門,高聲的叫“請、請”,道遲來的滿了無處停坐。說道:前截兒院本《調風月》,背後幺末敷演《劉耍和》。高聲叫:趕散易得,難得的妝哈。

從一個來自鄉裏、不認識勾欄的莊稼漢眼裏看來,勾欄前吊著個“花碌碌紙榜”,這正表明招子是用彩色紙製作的。

《全元曲》無名氏《宦門子弟錯立身》第十二出:

(生上)(看招子介)(白)且入茶坊裏,問個端的。茶博士過來。(淨上白)茶迎三島客,湯送五湖賓。(見生介)(生白)作場。(分付請旦介)

完顏延壽馬因戀女伶王金榜,從家中逃出,到處找她,後因在茶房門口看見演戲的“招子”,方才達到目的,可知,在招子上麵確有演員的名字。

山西趙城縣霍山廣勝寺有元代壁畫,上題“大行散樂中都秀在此做場”。馮沅君以為,“這恐怕也是招子之屬”〔1〕。因此,可以作為招子上載有優人名字的一個旁證。

《全元曲》睢玄明套數【般涉調】耍孩兒詠鼓【二】

這廝則嫌樂器低,卻不道本事捋,曾聽的子弟每街頭上有幾篇新曲相攛,不是兩片頑皮吃甚幺·但唆著招子都赸過。排場上表子偷睛望,恨不得街上行人將手拖。但場戶闌珊了些兒個,恨不得添五千串拍板,一萬麵銅鑼。

因為演出者唱曲的本事弱,所以,街上行人一看見他們貼出的招子就趕快走開,免得被吆喝進去捧場,於是,就有下麵所說的,恨不得用手去把街上的行人拖進來。

元時縱非職業藝人,在賣藝時,他(她)們也用招子以廣招徠。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之一的《張協狀元》,寫女主角貧女赴京尋夫,被高中狀元的張協趕出去,不得不賣唱返家的場麵有:“旦提招子上。”〔2〕

招子是最古老的商業傳播形式之一,非商業組織及個人有時也用此宣傳方式,它具有傳播信息及時、視覺衝擊力強、成本低、製作簡便等諸多優點。

首先,招子傳達的信息是有時限的,貼出的時間是演出前一天,時效性非常強,達到了良好的宣傳目的。

《全元曲》無名氏《宦門子弟錯立身》第四出:

(虔上)(白)……老身趙茜梅,如今年紀老大,隻靠一女王金榜,作場為活。本是東平府人氏,如今將孩兒到河南府作場多日。今早掛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兒來,商量明日雜劇。孩兒過來。(旦上)……(白)娘萬福!(虔)孩兒,叫你去來,別無甚事,隻為衣飯,明日做甚雜劇·(旦)奴家今日身已不快,懶去勾闌裏去。(虔)你爹爹去收拾去了。(旦)我身已不快,去不得。(虔唱)【桂枝香】孩兒聽啟,疾忙收拾。侵早已掛了招子,你卻百般推抵。又不知你每,生著何意·生著何意·教娘嘔氣。靠著你,這的是求衣飯,不成誤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