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2年的一天,晉景公視察軍府,看到了一個戴著南方帽子的囚犯。晉景公問旁人:“那個戴著南冠的囚犯是誰啊?”旁人彙報說:“這是鄭國人獻上來的楚囚。”

這個被後人稱作“南冠楚囚”的囚犯名叫鍾儀。鍾儀是楚國設在鄖邑(今湖北安陸)的行政長官,稱作鄖公。公元前584年,鍾儀隨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鄭國,戰敗淪為戰俘。他被鄭國抓住後,又被轉送到晉國關押了兩年。

晉景公對這個被關押了兩年還堅持戴故國帽子的人十分欽佩。他下令釋放鍾儀,並立即召見,展開了一段對話。晉景公先問起鍾儀的家世,鍾儀回答說自己先世是楚國的伶人。晉景公很感興趣,當即要他奏樂。鍾儀拿起琴,演奏了楚國的樂曲。晉景公接著又問起自己的對手、當時在位的楚共王的為人。鍾儀堅持不評價祖國的國君,巧妙地回答說:“這不是小臣所能知道的。”晉景公非但不生氣,還覺得鍾儀的回答非常得體,是個賢臣、忠臣。

晉國和楚國是百年夙敵,不斷的征戰仇殺使兩國結下了數不清的恩怨,也讓雙方隔閡了一個世紀。晉景公對楚國的風土人情和政治充滿了好奇,可惜他沒有太多交流的渠道,和鍾儀的交談竟然成為他為數不多的渠道之一。這番交談,讓人看到了晉景公身上表現出來的倦意,連年的戰爭使他厭煩了。有意無意地,晉景公把和鍾儀的交談情況透露給了大臣們。晉國的大夫範文子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改善晉國和楚國關係的機會,就說:“您看到的這個楚囚,學問修養不凡,而且不忘根本、忠於國君。這樣的人,應該放他回去,讓他為晉楚兩國修好起一些作用。”晉景公欣然采納了範文子的意見。

鍾儀不久就被釋放,回到楚國。他如實向楚共王轉達了晉國想與楚國交好的意願,並進一步建議兩國罷戰休兵。楚共王的心態也和晉景公一樣,欣然采納了鍾儀的意見,決定與晉國修好。晉楚兩國開始來往交流、釋放囚徒,關係出現了轉機。

橫亙在南北之間多年的堅冰開始出現消融的跡象……

我們有必要對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作一下梳理。如果把國際舞台比作弱肉強食的草原,那麼強大的晉國就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從晉文公開始就橫掃華北地區,滅國數十,降服國家無數。當晉國的戰車越過黃河南下的時候,它遇到了南方大國楚國的迎頭痛擊。楚國也是一隻惡狼,占領了南方廣袤的土地,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在城濮,晉楚兩國直殺得血流滿地、屍橫遍野,結果互有勝負,誰也沒能征服對方。這下苦了夾在晉楚之間的中小國家。鄭、陳、宋、魯、衛、蔡、許等幾十個國家成了一群可憐的綿羊。他們要追隨晉楚兩國作戰,為晉楚提供附傭兵、後勤補給,要按時向晉楚兩國進貢,遇到節日或者兩國君主生日還要跑去磕頭祝賀。如果僅僅是唯霸國馬首是瞻,那還好說,隻要放下尊嚴、舍棄部分利益就可以了。問題是,霸國有兩個,到底要唯誰的馬首是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