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既然打贏了,那就要論功行賞。
趙構就把韓世忠、張俊、嶽飛三人召到臨安,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嶽飛為副使,明升暗降,一舉解除了三人的兵權。趙構又下詔罷免了為抗金設置的宣撫司,將三人的軍隊收歸中央直轄。為了防止出現新的大將,朝廷還分割了三人統帥的軍隊,任命中級軍官指揮分割後的小部隊,直接對皇帝負責。“重文抑武”的傳統又恢複了。
在張俊、韓世忠和嶽飛三個人中間,趙構和秦檜覺得最容易擺平的就是張俊。趙構對張俊說:“你讀過《郭子儀傳》麼?郭子儀功勳卓著,在外掌握重兵,但始終心尊朝廷,隻要皇帝一有詔書頒布,他馬上就趕去見皇帝。郭子儀算得上是武將的表率。如果武將依仗兵權之重而輕視朝廷,有事情不稟報,不僅不能讓子孫享福,而且自身也可能有不測之禍。”張俊馬上表示自己要學郭子儀,依附秦檜主和。
那麼處罰的矛頭就對準了主戰的韓世忠和嶽飛。
在議和使臣北上的問題時,韓世忠說:“從此以後朝廷要大挫士氣,國勢萎靡,很難重振了。等北方來使後,我要和他們麵議。”趙構自然不允許韓世忠插手對金外交。韓世忠又上書彈劾秦檜誤國誤民。韓世忠反對議和,自然被秦檜看做是大敵。秦檜對韓世忠的攻擊展開反擊,趙構也將韓世忠的奏折留中不發。韓世忠看破紅塵,於是接連上書請求解除自己樞密使職務,接著又上表要求退休。當年,韓世忠就被免去了職務,從此閉門謝客,絕口不談國事,整天在家誦讀佛經,自號“清涼居士”。有時為了活動活動筋骨,韓世忠就騎著毛驢,帶上幾壺酒和一兩個侍童遊覽西湖。昔日的部將、軍官求見,他一般都避而不見。
最讓君臣頭疼的就是剩下來的嶽飛了。重啟和談後,完顏宗弼對趙構和秦檜明確提出:“你們朝夕請和,嶽飛卻正想圖謀河北,必殺嶽飛,才可議和。”
為了和平,嶽飛必須死!
反過來說,敵人的強硬要求實際上是對嶽飛的極高評價。
二
公元1141年7月間,秦檜開始了對嶽飛的迫害。秦黨的右諫議大夫萬俟卨首先上章彈劾嶽飛。萬俟卨首先彈劾嶽飛爵高祿厚、誌得意滿、生活頹廢、不思進取。誰都知道嶽飛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後來,秦黨又給嶽飛強加上了“不戰”和“棄地”的罪名,彈劾堅持抗金的嶽飛不抗金,要求罷免嶽飛的樞密副使職務。秦檜控製的禦史台官何鑄、羅汝楫等更是接連彈劾嶽飛,要求盡快處分。嶽飛因此被罷官。秦檜要置嶽飛於死地,還需要尋找更大的罪名。“消極抗金”的罪名是“殺”不死嶽飛的。於是,一場政治謀殺展開了。
嶽飛有個部下叫做王俊。王俊在公元1135年就擔任了湖南安撫司統製。嶽飛進駐湖廣的時候,王俊調入嶽家軍,隻擔任前軍副統製。此後數年,王俊因為無功,嶽飛一直沒有給他升官。秦檜看出王俊對嶽飛有不滿心理,夥同張俊以觀察使的職位引誘王俊,指使王俊出麵“告發”張憲與嶽雲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