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奔波裏幼主登遐 患難中新君即位(2 / 3)

已而帝昰忽覺得一陣頭昏眼花,當時暈過去了。隻嚇得皇太妃和宮嬪等一齊上前喊救,群臣見了隻得暫退出來。這裏皇太妃和宮嬪等足足喊叫了有半個時辰,帝昰才悠悠氣轉,哼了一聲,微睜雙眼,把皇太妃看了一看,又閉下去了。皇太妃垂淚問道:“你此時身上覺得怎麼樣了?”帝昰閉目皺眉,把手搖了兩搖,似乎不愛說話的光景。皇太妃無奈,隻得又叫進兩個禦醫來,診了脈。那兩個禦醫都曉得帝昰的病體是不中用了,卻不敢說出來,隻得勉強斟酌了一張方,無非是人參等物,強提精神罷了。到得午後,帝昰已暈了五六次了。群臣再進來問安時,帝昰已是不能說話了,隻呆呆睜看著張世傑、陸秀夫兩人,不住的流淚而已。張世傑垂淚道:“聖上放心,不必憂念。微臣一日命在,終不任那虎狼肆毒中原便了。”帝昰聽了,微微點了點頭,遂閉了雙目,半晌毫無聲息。皇太妃見了,心中十分驚疑,便一連叫了幾聲,隻見帝昰緊閉雙目,如不聽見一般。皇太妃急走過來,向帝昰臉上一摸,原來早已氣絕了。皇太妃登時抱頭大哭,群臣也一齊跪在床前痛哭了一回。張世傑便向陸秀夫道:“大事要緊,我們休得隻管哭。”當下群臣一齊退出來,張世傑便和陸秀夫分頭去料理喪事。可憐此時雖然是皇帝登遐,卻還沒有那富貴王侯的氣象,隻見宮車寂寂,宮女守靈,百官舉哀,三軍服素而已。

當下含殮已畢,張世傑、陸秀夫兩人便大會群臣,議立新君。張世傑先叫群臣各說了自己意見,然後好酌議。哪裏曉得群臣多半是貪生畏死的,他起初奉立帝昰時候,一來是逃生福建,故暫依帝昰,以搏爵祿;二來是冀望文天祥、張世傑兩人能夠恢複故物,自己也得占個麒麟閣上的末座。如今見文天祥、張世傑兩人師出數年,毫無寸效,便也灰了這奢望;而且這數年來奔波海上,受了多少艱難顛險,以此便也不戀爵祿,倒願做個一介平民,還得逍遙快樂,修養天年,於是便皆紛紛告退。也有辭說年老無才的,有辭說多病不勝任的;有幾個稍具人心不敢怛然告退的,不是說將少兵微恐不足用,便是說衛王年幼須另擇長君。張世傑聽了,大怒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況且你們皆身受爵祿,奈何當此國步艱難之際,都想卸任而逃?你說是多病不勝任,你早就該辭職了,為何到今日才想卸任呢?若說是年老無才,你當初就不該奔往福州、應命受職才是呀!你既受了爵祿,今日便非你修養天年之時了,無論你如何老病,如何無才,都要舍死報國才是呀!你是身受重爵厚祿的,若臨難而逃,那些士卒們又當如何呢?那些平民起義的更當如何呢?”說得群臣默默不敢作聲。隻聽得陸秀夫又說道:“諸君慮兵微將寡,豈不知古人有以一旅一族成中興的嗎?況且師克在和不在眾,諸君苟能同心協力,何愁大事不濟呢?衛王雖然年幼,乃度宗皇帝之子,名正言順,正自當立,諸君奈何欲另擇長君?況且如今諸王已盡,更有何人當立?即使有人,又當置皇太妃、衛王於何地呢?”群臣聽了,默默無言。張世傑卻立起來大叫道:“今日之事,已無可議,惟有大家奉立衛王,同心協力,共雪國恥。敢有不用命者,請受吾刃!”說罷,左手按著腰間寶劍,怒目而視。群臣見了,隻嚇得一個個俯首股栗,諾諾連聲。當下張世傑、陸秀夫兩人便領著各大臣進帳來見皇太妃,請奉衛王正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