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黃帝傳奇(節選)(1 / 3)

丁羽

導讀: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數千年來,不計其數的關於他的神話傳說廣泛地散布在民間和史籍中。本書作者在大量收集民間故事和整理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參照近年來的出土文物成果,以流暢通俗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中華民族的第一位偉人——黃帝的雄才大略和超凡的智慧與品格;通過眾多典型人物的塑造,再現了黃帝最終戰勝蚩尤的宏大曆史場麵;以傳奇式的故事和特定的曆史環境,展示了母係氏族社會向父係氏族社會演變的曆史畫卷,謳歌了華夏先祖的不朽業績。

節選內容寫黃帝、炎帝與蚩尤交戰幾次失利後,與其他部落聯盟、結親,並與羲和、共工、阿熊、阿虎等參與騎射賽箭,為大反攻前厲兵秣馬,實戰操練,進行戰前準備。文筆輕鬆,沒有過多渲染戰場的血腥氣氛,意在揭示正義之戰的樂觀情緒,值得品味。

第二十章

炎帝急馳黑風口 黃帝親迎涿鹿城

兩匹快馬在山間小路上狂奔了一陣以後,前麵又到了一座險峻的山口。那時節,處處叢林密布,在這個山口兩邊削壁千仞,陰暗幽深,平常時節也是呼呼嘩嘩的黑風陣陣。這幾天,時令轉冷,寒潮要來,更是黑虎大張口,陰森嚇人了!兩人為了過這黑風口,終於決定休息一下。馬在貪婪地嚼著草,兩人呢,一個躺在草地上思考,一個坐在石頭上想自己的心事。

如今正是中秋時節,玉黍、稷子、山核桃、野梨……全都捧出了累累的果實。可這兩人的心事都是苦澀苦澀的,一點也沒有豐收的喜悅。隔了一陣子,躺著的那個二十七八歲的精壯小夥子,忽然坐了起來,衝著早已坐在石頭上凝神思考的半老頭說:“炎帝大叔,這一仗咱們真敗得冤。眼看要贏了,想不到顓頊這小子派出一支奇兵,抄襲了咱們的後路,一下弄得首尾不能兼顧,吃到嘴邊的甜食,立即變成了苦果。咱三個族的子民,一多半被他們擄了去,土地也丟失了。我共工要是不報這個仇,誓不為人!”

炎帝是位高身量、三綹胡的紅臉大漢,從年輕時候起就在中原大地上燒荒種地。由於成天在這上麵滾打,終於練出了一身硬功夫,別人是一燒一大片,種地一點點,有時連大好叢林都燒掉,得不償失。他就不是這樣幹,能做到輪燒輪種,節約地力;還能想法打成火道,燒一片種一片,保護住叢林,因而深得廣大子民的愛戴。在當時中原大地上紛紛掀起稱帝的這股熱風當中,他的子民便尊稱他為炎帝了。

炎帝今天所以帶著自己手下的驍將共工急急忙忙地趕路,是因為和死對頭蚩尤打了兩年多時間的仗,傷腦筋的事兒實在太多了,需要和黃帝同商對策。正在這時候,黃帝又派專人來請,才星夜啟程。現在他聽共工紅起眼睛來要報仇,倒是顯得沉著起來:“別急,別急,打仗來不得半點急躁。春天,你遠征在外,咱們那大土堡,忽然被蚩尤兵包圍,危在旦夕,我是親自率領子民共同禦敵了的。圍稍解,我聽說黃帝在前線附近擺什麼八卦陣,打了個大勝仗,就去看他,意在求援。我們是在窯洞裏見的麵。他說,咱們和蚩尤對抗,要冷靜,他蠻我不蠻。你看,蜘蛛多從容,獨坐網中央,等到許多蚊蠅飛來將撲網時,才逐個吃掉。但我們也要重在練兵,兵中出將,兵隨將走,使自己強起來才能守中有攻,攻必有得。我當時不大讚成,說這是等著挨揍,還不如采用燒荒種地的辦法,一燒一大片,不斷地燒,他們也就完啦。他笑笑說,沒那麼容易,九黎地麵寬廣,蚩尤又驍勇無敵,你燒他,他難道不能燒你。打仗不在一時的輸贏,你這點老本一定要保住,個別地方派幾員得力將領拚個高低也是可以的。從這近半年的教訓看,我實實在在覺得黃帝的話不無道理……”

“啊喲,炎帝大叔,”共工早沉不住氣了,“打仗,打仗,怎麼能打得這樣窩囊呢!我率領的部隊這回打了三仗,第一仗是大獲全勝的,殺了他們上百人,他們後撤了20多裏;第二仗互有勝負;就是第三仗差點勁,誤中了奸計,我們的損失也不少……這完全可以再卷土重來。咱們這邊的事,還是應該由咱們自己做主嘛!”

炎帝見共工肝火挺旺,怕一時說不服他,隻得換了口氣:“既然黃帝派人送來玉牌,要我們到涿鹿城去共商大計,想必又悟出什麼點子來了,去了再說吧!咱們這邊的事當然可以自己做主,但這一仗事關生死存亡,雙方商定了的事,怕還是要同心協力來做……否則一條麻繩斷了哪一股都不行呀!”

共工見炎帝說話腰杆不硬,又憤憤補了幾句:“大叔,你怕是沒聽見那些親人被人擄了去的子民的呼聲吧!他們說:‘狼蟲虎豹也懂得要報仇,人能這樣貪生怕死嗎?打仗哪有不流血的,拚個你死我活,才是英雄好漢!’”

炎帝這回是不爭這個是非了:“這樣吧,商談時你也可以說自己的意見。黃帝這人倒是不會對你紅臉的……”兩人正這樣說著,北麵遠遠有兩匹馬從從容容通過了黑風口,向這邊輕快地過來了,炎帝立即改了話題:“黑風口離涿鹿城不算太遠了,前麵兩匹馬,我估計是黃帝派出來接咱倆的。咱們也就上馬吧!”

這兩騎馬也就迎了上去。

不久,雙方碰上了,果然是黃帝派來的兩名十五六歲的小騎手。這兩人還挺機靈,笑著問清了,立即縱身跳下馬來,跪地行了個大禮說:“黃帝爺是親自率領我倆出城來迎接兩位大伯、大叔的。在半路裏由於打井工地上出了點事,爺自己留下了,特令我倆前來伺候大駕,聽憑吩咐。”

炎帝和共工自然也縱身下馬,扶起他倆,炎帝展眼看了看,隻見兩人雖未成年,可英氣勃勃,除去通常的麻布圍腰外,還多穿了件青麻布背心,僅從這馬上功夫看,也已不是等閑之輩,欣喜地摸著三綹胡笑道:“你們爺真有眼力,從小培養一員員大將。你們這馬上功夫是誰教的呢?”

“每天東方剛放光,爺隻要有空,總是親自帶領我們上校場騎馬、射箭練武藝。”一個小騎手答。

“爺還說,在咱們這一代裏,仗是打不完的了;不學不練,就會等著挨揍!”另一個小騎手也補充。

炎帝早聽說黃帝為了充實前線的兵員,又不多擾民,把原來自己的警衛隊也調了出去,另選一批年輕娃娃由幾名老兵帶著訓練,培養;自己插花也把著手教。試想想,幾年後,這些小兵成了才,打起仗來還不是能文能武全套的武藝。停了停,他又問:“你們爺打井幹什麼用呢?我是試打過幾回,都失敗了。”

“爺說啦,這回想打贏仗,這井非打出來不可!”

“爺告訴我們,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兩人這一搭一檔的回話,把炎帝也說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在前麵引路,炎帝和共工並轡跟上。

一進峽口,這風勢實在太猛,黑風裏挾送過來的大大小小沙石子,砸得臉麵生痛,耳邊還響起一陣陣驚雷似的吼叫。炎帝本來心情就不好,被這黑風黃沙一嗆,都有點坐不穩馬鞍了;共工是員虎將,當然不會如此怯陣,可也隻有把眼睛眯起,俯身打馬前進。可兩人瞧瞧在前麵開路的一對小騎手,卻司空見慣似的還在馬背上說笑哩。

時間不長,黑風口通過了,再往前走了一段路,打井的工地也到了。幾根木架高高豎起,周圍堆著一大堆黃土。井口邊有好幾個人在交頭接耳,就是不見黃帝。小騎手立即高聲喊叫起來了。隻聽從井底傳出了嗡嗡的回聲:“來嘍,來嘍!”

稍停了一會兒,果然見黃帝從井底爬了上來。高個兒,四方臉,精壯穩重,長髯飄灑,40歲上下年紀。他拍拍身上的泥土,抱拳先向炎帝和共工兩人致了意。跟著上來的還有個30剛出頭的年輕人,黃帝就把他介紹給兩人:“這就是從太昊那邊過來的容成。小夥子的能耐大著哩,能占卜吉凶,能看山龍水脈,還打算把咱們一年當中不同的曆法取長補短定下來。我說,好呀,事兒一件一件來辦。當前壓頂的事兒是要把蚩尤這頭狂牛打敗。用兵打仗總要利用地形,有些地形很好,可就是由於缺水站不住腳。你要先想法給我攻下這一關!小夥子一樂,點頭同意了。可不是,這口井就這樣打成了!”

黃帝這一宣揚,炎帝和共工也動了心,想下去看看。黃帝說:“可以,可以!隻是這藤筐太小,每次隻能下去一個人。讓容成先下去,然後你們挨次下,在井底讓他給你們說一說。”

這樣,兩人也都下去了。再次上來,全麵帶笑容。炎帝說:“這水清涼清涼的,比地上水還強哩。現在雖說隻有一點點,但這不怕,幾天後就滿了。你們摸出的這些法兒也都不錯,先用木板和藤子簾等把四壁護住往下挖,免得塌方;隻是打井總要打到水泉眼,地上又看不見,要是打個幹窟窿,豈不是一場空歡喜!”

黃帝笑笑說:“是這個理。所以要用有能耐的人。可有能耐也要從沒能耐當中慢慢練出來。打仗要死人不好,但打仗逼著咱們要死裏求生學會許多東西,一批人才就會湧出來。容成隻是個例子。下一回再叫他去找水泉眼啥的,他就可以十拿九穩或者十拿八穩了,你說對不?”

還不等炎帝接話,共工可是不服氣:“照我看,打仗就是要靠勇敢,不怕死,其他都是歪門邪道!”

黃帝細瞧了瞧共工,仍然笑模悠悠的:“好小夥子,我讚賞你的勇敢。可打仗除去勇敢外,還要多用智慧呀!這說來話長,咱們先上涿鹿城去看看。”

於是一行人重新上路。兩名小騎手照樣在前麵開道。中間是共工,心情複雜地注視著遠方。漸漸出現了那座灰蒙蒙的涿鹿城。論規模,它不算大,南方比這大的城池有的是。可它雄偉清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自有一種氣派。聽說隻用了3年多時間就築成了,真不容易呐!黃帝這人是用的啥樣的神法兒呢?他真有點琢磨不透!

黃帝和炎帝並馬走在後麵。這時節,兩人正話趕話說起鄉情來了哩。隻聽炎帝帶點感慨地說:“咱們都是老鄉,黃土高原生,黃土高原長。我記得你們的祖先是住在姬水邊的,要靠北些;我們的祖先是住在薑水邊,要靠南些。往東遷,我們要比你們早一些。我當娃娃那陣子,已吃上大河龍門的鯉魚了。你們的搬遷充其量也不過20來年,想不到已發展到這個規模了,你的能耐真不少哇!”

黃帝卻是實情實意講自己的看法:“是呀,你比我大七八歲,是老鄉親,老大哥,我們所以要搬家是不得已的。一路上吃的苦真不少,可也真叫我開了眼界,長了能耐。伏羲氏這老祖宗盡管不在了,但他留下的這筆思想上的珠貝,叫後人受用不淺呐……”

黃帝這一點題,炎帝感興趣了,立忙就接話:“聽說你是特地跑到太昊那邊找伏羲氏後代傳人拜師學藝去啦?情況如何,說來聽聽吧!”

黃帝知道這段往事恰如長流水,幾句話哪能說得完,因此就切取了一個簡短的故事:“兩年多後,師父的病一天天沉重,講話都很費勁了。有一回,我有熊歸總問了句:‘老天爺的本領究竟有多大?’師父搖搖頭,示意說不清。‘那麼人的本領究竟有多大?’師父先是伸出一個小手指,停了停,又伸出一個拳頭,示意,兩種可能都存在。‘請師父說得再詳盡些好嗎?’師父搖搖頭,示意說不清。正在這時,他的孫女進來了,看清了這場麵,她倒有些能耐,衝我耳語了幾句:‘同心同德力量像個大拳頭,離心離德,力量就如小指頭……’我想想她的話,也真有幾分理。”

“豈止是幾分,”炎帝連忙接過話去,“這小孫女,想必就是你後來成了婚,並帶了回來,到處教人養蠶、繅絲、織綢的嫘氏吧!你真是好福氣!”

“歲月也是一晃眼,”黃帝又把話拉回來,“瞧瞧,我在中原學藝時還正當青年,如今已是長髯一大把40的人了;她呢,也跟著我山山坎坎,塬頭溝底,東跑西顛,生兒育女,往老字上奔了。”

兩人正這樣絮叨著,一個小騎手上來提醒:“爺,城外的寶泉池已到,請客人都下馬喝幾口寶泉水長長精神吧!”

黃帝和客人於是都縱身下馬。這寶泉池是涿鹿城外的一處勝境,由於泉水清冽可口,過往行人莫不在此駐足。這口池塘像是神仙拋下的寶鏡,天光雲影共徘徊,池底有泉眼不斷往上噴湧,什麼時候都是清清亮亮的。一年到頭最冷的天氣也不會結冰。多餘的水就流進護城河和其他的田野中去了。這池塘的東麵,還建有一個路廊,在周圍勞作的子民或是過往行人常在長條凳上坐著歇腳。旁邊還有一個大陶缸經常貯滿剛從池中打上來的清泉水,有兩個木勺子放在一邊,聽憑飲用。當然誰更喜愛池中水,也可以拿起木勺自己去享受,完了再放還原處。

黃帝帶著一行人走進路廊。炎帝和共工看在眼裏,不用招呼,早已一人拿起一個木勺狂飲起來。這一路上兩人緊趕慢趕,趕得嗓子眼裏著火冒煙,雖說偶爾也有山泉水可以解渴,但畢竟沒有這般清涼可口呀!共工在缸裏喝得夠可以了,還嫌不足,拿了木勺去池裏又品嚐了一番,然後咂咂嘴說:“不錯,不錯,這水不是一般的帶點甜味,喝了還真能叫人爽心明目!”

到這時,黃帝才走過來向炎帝和共工介紹說:“你們先瞧瞧這兒的大環境,東邊遠方帶點霧氣的青山,我們叫它鳳凰山,如今安置著一些部落。西邊遠方這座朦朧的青山,我們叫它蒼龍山,如今也安置著少數部落。這是左右兩翼,一旦打起來,我們自有另外的安排。再往西過去一點,那就連著大山林了,那邊也散居著我們的部落,是屬於後方。大山林往南再往南,過去屬於我們管轄的大片地麵,如今大部分已被蚩尤所占領,是事實……”

黃帝停了停,再轉過身來麵對前方的涿鹿城。

“瞧瞧,這座城還不錯吧!我們築它才叫有趣哩。這片草地上原來是梅花鹿成群,竹林成片。梅花鹿喜吃竹林的嫩梢,常在竹林裏追逐。竹鹿,竹鹿,我們這些打獵人很快就叫上口了。後來,我們的人來得多了,有些鹿被吃掉了,大部分鹿跑掉了。等到這座城築好,我們商量起名字時,不少人說,竹鹿兩字很現成,叫竹鹿城不就完了!但也有不少人反對,說這座城的特點是水好,城外有好泉水,通過水門引進城內,也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一派好風光。我們不能忘掉水的恩惠呀!這時忽然有人說:‘這竹葉上的水珠滾圓滾圓的,涿涿連聲往下掉。鹿群在竹林中跑過,涿涿,涿涿都往鹿的身上掉,那才有味兒呢!就叫涿鹿城好了!’這個說法,不少人覺得別致,於是定了下來。涿鹿,涿鹿,也就叫開了……”

炎帝這時插問了句:“你們的城裏城外合起來大約安置了多少個部落?”

黃帝卻是有意不作正麵回答:“近些年,我們邊打仗邊還是發展了自己。別看地方丟得多了些,可人員卻是損失不大,我們是在攥拳頭哪!大北方有些遊牧部落,不少人自願到這兒來落戶;蚩尤那邊近來也有不少人逃到這兒來投誠。這些,我們都作了適當的安排。前麵提到的部落也不算在內,單城內城外加起來也就是20個部落的樣子。我們是有準備的,這回,要和蚩尤決一死戰了!”

共工對黃帝的這一決心倒是很讚賞:“別人是戰爭減員,兵源不繼,你們能做到這樣,真不容易了!”

炎帝也想插幾句。可黃帝看到小騎手又來催上路了,便用手一指前麵:“好啦,其他的話我們都上城裏去麵議。這回,咱們豁出去了,仗不打勝,誓不罷休!”

第二十一章

炭筆畫戰圖 生機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