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華第一妃(節選)(1 / 3)

戴維新

導讀:

《中華第一妃》是一部集神話、傳說、曆史、科技於一體的章回體小說。小說內容可概括為16個字:發展農桑,錦衣玉食,實現一統,共同富裕。作者圍繞這一主題來表現主人公嫘祖勤勞智慧的性格特點,著力塑造了中華民族偉大祖先中的一個傑出女性代表。一個堂堂正正的母儀天下的黃帝元妃的形象。

節選部分描寫了主人公嫘祖回抱天恩祭祀天地,選賢任能出讓西陵酋長,為發展養蠶事業,傳播養蠶技術,義無反顧地奔赴中原,開通四境,實現統一大業的經過。

第四十九回

築高壇祭祀天地 選賢能接任酋長

且說嫘祖眼看殘冬將盡,春天即將來臨,行期已近,產生了一種舍不得離開的感情。她想姨爹姨娘的撫育之恩,姐妹們的戰鬥友誼,鄉親們對自己的愛戴,西陵的蠶絲事業,西陵的山山水水,一切的一切都舍不得啊!但轉念又想:舍不得也得走,我和軒轅哥還要去實現大一統的事業,這是上天賦予我們的重任啊!她一想到天,覺得天太偉大了,天生萬物以養人,沒有天,就沒有萬物,也沒有人。天賜予人類寶貴的生命,就應該團結起來,互助互愛,共同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我的成長和事業,也全靠天賜,我應該繼續奮鬥,去回報天恩。

當嫘祖想到回報天恩時,覺得除繼續奮鬥作出新的成績外,還應該有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她想:給生母立碑,給白猴建廟,給天又該建點什麼呢?於是她去請教國師岐伯。岐伯道:“平時祭天,一般就是擺個供桌或搭個臨時台子,擺上供品,進行祈禱。但我覺得那似乎太簡單,不隆重。我想,你這次祭天,意義十分重大,你是一邦之主,又是黃帝元妃,祭祀就不能像平時一般老百姓那樣簡單從事。因此,我認為首先要選一個適當的地方建造一個祭壇,其次要選定吉日舉行一次莊嚴隆重的祭祀活動。另外我認為應把天地一起祭祀。因為天地不可分。天生萬物,地載萬物。無地無天,無天無地,無陰無陽,無陽無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也。”嫘祖道:“國師說得對。”於是她馬上帶著大媧去選擇建築祭壇的地方。

嫘祖連續跑了幾天,看了西陵境內幾座主要的大山。她認為祭祀天地的地方一定要高,她把幾座山作了比較:西陵山雖高,但覺得祭壇不能和西陵首府連在一起。雲毓山、元寶山、十二峰都離首府較遠,而且元寶山和十二峰山頂太窄,無法舉行集會活動。選來選去,認定西陵山對麵的煙台山最合適,既在西陵中心離首府近,山又高,而且頂上平緩。建祭壇和集會地方都較寬敞,山勢又是由北向南,符合八卦中乾卦坤卦的方向。嫘祖選定了築祭壇的地方,便向國師請示,國師認為很好。於是嫘祖便請羲伯和常伯組織人員施工,並請岐伯作指導。

不到一個月,祭壇建成。壇高九層,四方都有石級上去。每層九個石級,從第一層上到第九層共九九八十一個石級,象征九重天。第九層蓋一圓頂大殿,象征天是圓的。登上第九層,舉目四望,西陵山水,盡收眼底。

到了祭祀那天,在第九層的大殿內,安放著天地神像。神像前點著鬆油燈,放著石香爐,香爐中燃著香草和鬆柏枝葉等碾成的碎末。大殿裏燈光搖曳,煙霧縹緲,香氣溫馨,顯得分外莊嚴,肅穆,神秘。供桌上放著三牲粟帛,桑椹瓊漿等供品。參加祭祀活動的人很多,除文臣武將和各寨頭人外,還有很多老百姓。祭祀典禮由羲伯主持,嫘祖主祭,岐伯宣讀祭文。祭祀開始,羲伯道:

“主祭人西陵酋長、西蜀聯盟盟主、黃帝元妃嫘祖就位。”

“文臣武將及全體子民各就各位。”

“上供品,獻瓊漿。”

“請國師宣讀祭文。”

岐伯展開用八卦圖文在帛絹上寫成的祭文朗讀道:

西陵臣民,恭祭天地。三牲粟帛,虔誠供奉。

一謝天地,萬物滋生;生民養民,繁衍子孫。

二謝天地,賜我天蟲;發明蠶絲,始製衣襟。

三謝天地,風調雨順,麥粟豐收,百業並興。

四祈天地,佑我西陵;國泰民安,再創繁榮。

佑我嫘軒,實現聯盟,各族統一,共創文明。

西陵嫘祖,誠惶誠恐,敬獻瓊漿,天地來饗。

主祭人 西陵嫘祖叩首再拜

祭文宣讀完後,羲伯即宣布全體退位。然後組織參加祭祀的臣民,依次登上第九層進殿瞻仰天地神,叩首禮拜,或獻禮祈禱。直到日落西山,才進行完畢。

第二天,嫘祖想到交班的問題,便去找國師岐伯、原西陵老酋長商議。岐伯道:“你的班交給誰,是要認真考慮,西陵現有頭領中,新的一代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你。從才能方麵講,應龍、漁鷹、薑軍也算不錯,但都不全麵;從在群眾中的威望來看,應龍、漁鷹稍為好些,薑軍因反聯盟一事受了影響,盡管平賊立了大功,複了職,但一時還不可能消除壞影響。老一代常伯和羲伯,常伯是個忠厚老實的人,組織領導能力也較差,還不如漁鷹。從目前來看,我認為隻有你爹羲伯能擔此任。”嫘祖道:“我正有此意。”岐伯道:“那你回家先摸摸你爹意下如何。”

當天嫘祖回家,大媧、小媧、張善射、薑軍等也回去了,一家老小七口,歡歡樂樂地吃了午膳。王鳳道:“難得一家人都在,我有事要給大家講。我快走了,西陵酋長和我想請爹出來接任。爹和大家的意見如何?”

羲伯道:“不行,不行,讓年輕人幹,我老了。”

小媧道:“爹不老。”

大媧道:“爹不老,爹有經驗。”

羲伯道:“我的意見應龍來接任吧?”

王鳳道:“應龍、馬姑、善射、大媧我都要帶走。”

羲伯道:“那就叫漁鷹或薑軍接任,我協助他們。”

薑軍一聽,不覺低頭說道:“爹,我怎麼行啊!我才犯了這麼大的錯誤,鳳姐和爹娘還如此信任我,痛愛我,我深感慚愧。我今後一定跟著爹好好幹,來報答你們的恩情。”

王鳳道:“薑軍弟也不要老背那個包袱,改了就好了。當然,那件事在群眾中影響較大,現在接任酋長是不好。即使礙於某些原因,表麵不說,心裏也不舒服。至於漁鷹,各方麵也不錯。但現時在群眾中威信還不高。恐怕在西陵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爹這樣的人了。雖然近50歲了,但身體健康,也不算老。我看爹就接下這副重擔,你坐鎮指揮,讓年輕人去幹,行嗎?”

全家人一致道:“爹,你就答應吧。鳳姐要走了,你就別讓她再操心了。”羲伯還是推辭道:“不行,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誰說不行呀,怎麼打虎英雄今天成狗熊了。”隨聲進來一個人,大家一看,原來是國師岐伯。

大家一齊招呼道:“舅舅來了,請坐。”

岐伯說道:“姐夫呀!我和鳳兒分析了全西陵的頭人情況,還是覺得你合適,你還得辛苦幾年,把年輕人培養起來才交得了差。有三大理由你得挺起腰杆接下這副重擔:第一,為了支持鳳兒和軒轅去完成統一的偉大事業。讓他們放心去幹。第二,為了穩定當前西陵的局勢。你想想,鳳兒走了,應龍也走了,除了你,誰能鎮得住這個局麵。第三,為了西陵的繁榮富強,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姐夫,我看你還有什麼理由來推。再要推,我看連狗熊都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