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爭端再起(1 / 2)

雖說周海靜和李國濤等人聽不懂德語和俄語,不過光是看這幾個外國人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就知道付梓已經說服他們了。

離開這間破落的屋子是必然要做的事,在付梓和蘇德雙方四人達成一致意見,同時在周海靜和李國濤無條件同意的情況下眾人開始一起行動離開這間房屋。

雖然六個人一起行動特別是其中還有兩個沒經過任何訓練的普通人,體力又差還不會利用各種地形隱藏自己,在這座即將爆發戰爭的城市裏是十分容易被人發現的。畢竟早在半個月前柏林的平民就都已經躲到防空洞裏去了,要是被發現兩個穿著蘇聯軍裝的外國人那就麻煩了,不過在大家都無法信任對方時一起行動反而是最讓人放心的。

六個人神態各異的走在這條未來舉世聞名的庫達姆大街上,寬闊的大街上綠樹成行可也掩不住這裏的蕭條,街道兩旁的店鋪也是稀稀落落的,一點也看不出這就是未來人來人往的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

兩個德國人雖說有些緊張,但大體上還是神態自若的在前熟悉的領著路,周海靜和李國濤雖說要時不時的後退隱藏,但見到四十年代的柏林讓他們滿臉都是驚奇與激動。可走在最後,服裝顯眼的兩個蘇聯士兵就都是一副緊張戒備的樣子,從離開那間屋子起老兵伊萬諾維奇的手指就一直沒有離開過扳機,時刻戒備著四周。

這裏現在是初春接近零度的氣溫,無論是穿著夏裝的周海靜和李國濤還是一身蘇聯軍裝的伊萬諾維奇和鮑爾沙克都需要一件可以替換的衣物,當然還要有食物。背包裏的壓縮餅幹最多也隻能夠周海靜和李國濤吃五天,本來是想多帶一點有備無患,可照現在的情況看來是遠遠不夠啊。

早在蘇聯包圍柏林之前收到消息的大部分人都離開了這個城市,還剩下的一部分人不是沒辦法離開就是找不到離開的辦法都躲了起來。所以街麵上能夠收集的東西都被人拿走了,更何況是禦寒的衣物和珍貴的食物呢!

連續翻了幾間屋子一無所獲之後,幾人打算去離這比較近的漢斯-帕特裏夏那個聰明的德國少年的叔父家,漢斯在那裏儲存了一些食物。漢斯的叔父是個有名的商人,但是他的生意大多都是和猶太人打交道,戰爭爆發前漢斯的叔父就收到消息怕有人特意針對他和猶太人交往的事,所以早早躲到了國外,後來在德軍爆發戰爭且戰爭失利後就更不敢回來了。

本來漢斯也會跟著叔父一家離開柏林去瑞典,不過因為學業的關係就留在了這裏,畢竟漢斯是純粹的德國人和納粹完全扯不上關係。原本漢斯隻是認為這一切隻是針對猶太人的擠壓和排斥,可沒想到後來竟然爆發了世界大戰。

漢斯雖然知道戰爭的殘酷性,不過那畢竟離這個象牙塔裏的少年太遠了,而且前線傳來的都是德軍大勝的好消息。等到德國敗勢已現漢斯意識到危險想離開的時候,卻被征入了青年軍想走也走不了!

手機在周海靜走出那間屋子的時候就被掛斷了,就算是可以跨位麵交流的手機也是要充電的,而且接下來還不知道要在這裏待多久。雖然周海靜和李國濤都帶了幾個充電寶,不過照他們現在溝通都需要翻譯的用法誰知道這些電夠不夠用。再過幾天這裏可就變成戰場了停水停電可是一定的,要是需要用到的時候突然沒電了,那就有的看了!

跟著漢斯一路走了兩個多小時,本來就要躲躲藏藏的速度快不起來,再繞了幾次遠路,其他人倒是沒事。可周海靜和李國濤這種在現代坐辦公室的人怎麼能和他們比,腳底發軟、小腿腫脹、呼吸拖得又長又重一副下一刻就要暈倒的樣子。

漢斯的叔父是個有錢的大商人,人脈廣、消息靈通又喜歡追求時尚,四十年代正是新古典主義流行的時期,人們追求開放與創新、高雅與和諧。

新古典主義的設計風格其實就是經過改良的古典主義風格。從簡單到繁雜、從整體到局部,精雕細琢,鑲花刻金給人一絲不苟的印象,一方麵保留了材質、色彩的大致風格,仍然可以很強烈地感受傳統的曆史痕跡與渾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又摒棄了過於複雜的肌理和裝飾,簡化了線條。

這是一幢三層的獨立別墅,四五個尖屋頂、巨大的高拱門充滿了古樸風格,隻不過用現在的實用眼光看來有些稍顯怪異,外牆上掛著幾扇排列怪異的窗戶正對著公路。也是運氣好來來回回的轟炸這別墅竟然一點沒事,周海靜等人跟著漢斯推開了立著雙廊柱的雕花大門進入了這幢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