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ly, we are often so quick to say “no”, to think of reasons not to do something, or to think of an excuse. The truth is, when it comes to charity, there are no excuses. People are starving, diseases are spreading, children are dying. Whether it’s giving money or giving time, everyone can help.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o more excuses. The time is now.
我隻是一個個體,這世界不可能因我有什麼改變。大公司隻關心利潤,而不注重回報社會。世界上有太多難題,我們並不能一一解決。是這樣嗎? 嗯……其實,並非如此。每個人都能發揮部分作用。在這個月的“主題故事”裏,我們一起來看看改變世界的不同方式,不論你是誰,也不論你來自哪裏。
首先,《生命因“誌願”而精彩》一文講述了一位誌願者的生活:從事誌願工作讓他目睹了世界黑暗的一麵——戰爭、饑荒、貧窮——但他堅守自己的立場,並從幫助他人的行為中找到了快樂。在這個過程中,他成長了,他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然而,努力投入慈善事業的不僅僅是個人。在《穀歌:企業參與慈善的先鋒》一文中,穀歌,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清楚地展示了其在傳播愛心方麵做出的努力。作為一家盈利非常可觀的公司,穀歌通過從事慈善事業和致力於解決地球上最緊迫的問題來履行其社會責任。而在組織架構上,采用一種盈利性/非盈利性混合模式的並非隻有穀歌一家公司。事實上,在這個新時代,把盈利和慈善相結合似乎才是大勢所趨。慈善事業的變化,新一代慈善家以及慈善事業的未來在《財富與慈善:慈善資本主義的誕生》一文裏得到了進一步的探究。
對一些人而言,拿出現金來做善事是可行的,但對有些人來說則是不可能的。讓我們正視這一 點——並非所有人都是比爾·蓋茨。但是這個不應妨礙我們貢獻自己的時間。做誌願者為無家可歸者或老人提供幫助,或者隻是捐獻出一些物品;獲得的回報其潛在價值是無窮的,不過這種價值因人而異。《做善事:付出金錢還是時間?》一文就探討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善方式。
令人難過的是,我們常常不假思索就說“不”,為了不做某事而想出各種理由或是找借口。事實是,提到做慈善,我們責無旁貸。有人在挨餓,疾病在蔓延,孩子們正在垂死邊緣掙紮。無論是付出金錢還是時間,人人都可以伸出援手。那你又打算怎樣做呢?不要再諸多借口了,現在就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