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轉瞬來去,就像是偶然登台、倉促下台的匆匆過客。人生既然如此短暫,活在世上就要珍惜人生,淡泊名利,隻有這樣才能成就大我。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鄭板橋曾說過:“吃虧是福。”這絕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對人生閱曆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在朝為官,一天忽然接到老家書信。拆開一看,原來,張家與一個姓葉的侍郎家毗鄰而居,葉家重建府第,將兩家公共的弄牆拆去並侵占3尺,張家自然不服,引起了爭端。家人千裏捎書來請他出麵。然而張英並沒有倚仗官威欺壓鄰居,而是給自己家人這樣回信:
千裏修書隻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以萬裏長城為例,告訴家人,錢財身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今雖然萬裏長城仍然聳立,王朝卻幾度更替,修建萬裏長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人總是難逃一死,就是多爭來幾尺地又有什麼意思呢?
張家人看了信,主動把自家的牆往後退讓3尺。鄰居也受到感動,也往後退讓了3尺空地。於是,兩家中間出現了一條6尺寬的胡同,留下“六尺巷”的美談。
對一般人來說,最難吃虧的是財,最難忍受的是氣。往往被氣所激,被財所迷,做出不可收拾局麵的事來。一打官司,難免為了爭個輸贏而打點官府衙門,大多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為人恥笑不說,還會讓自己傾家蕩產。
這樣的關口,兩相爭必相傷,兩相和必備保,實在不值得爭贏鬥狠,種下深仇大恨。
錢財乃身外之物,不值得相爭。像長城那樣宏偉的工程,秦始皇死後尚不能擁有,將國比家,道理還不是一樣嗎?人赤條條來到世上,又赤條條複歸黃土,爭來爭去沒啥意思,更何況還要驚動官府、傷害鄰居呢?
“讓他三尺又何妨”,一件小事便表現了做人的寬宏大量,一件小事,也表現了豁達大度的性格與高尚的人品。
在現實生活中,名譽和地位常常被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所以追求名聲、地位和榮譽,已成為人們的奮鬥目標。在很多人心目中,隻有有了名譽和權力才等於實現了自身價值。
名譽與權勢,如水流花謝皆為身外之物,萬萬不可一味地去追求。如果為了爭名奪利不擇手段,那就無異於害人害己了,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樂趣?何況,爭名奪利不但不會使你流芳千古,而且有可能會讓你身敗名裂。
1843年,焦耳提出“機械能和熱能相互轉化,熱隻是一種形式”的新觀點,這無疑促進了科學的進步。他前後用了近四十年的時間來測定熱功當量,最後得到了熱功當量值。
事實上,與焦耳同時代的邁爾是第一個發表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學家。當邁爾等人不斷地證明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確性,終於使得這一定律被人們承認的時候,名利欲望的膨脹驅使焦耳向邁爾發起了攻擊。隨後焦耳發表文章批評說,邁爾對於熱功當量的計算是沒有完成的,邁爾隻是預見了在熱和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數值比例關係,首先證明這一關係的應該是焦耳。隨著焦耳發起的這場爭論的擴大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一哄而上,紛紛對邁爾進行了不負責任的指責。邁爾終於承受不住這一爭論和批評帶來的壓力,特別是焦耳以自己測定熱功當量的精確性來否定邁爾的科學發現權,使得邁爾陷入有口難辯的痛苦境地。這時,邁爾的兩個孩子也先後因故夭折,內外交困中的邁爾先是跳樓自殺未遂,後來得了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