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好公共雲存儲服務應注意三件事(1 / 1)

賽迪評論

作者:劉瓊

推進金山快盤的落地,要讓用戶切實感受到雲存儲帶來的便利。在金山快盤項目的推進中,政府部門和雲存儲服務提供商應幫助市民利用好存儲空間;探索商業模式,將雲存儲變成資源寶庫;采取各項措施,保證存儲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監管性。

5月26日,北京市政府正式發布了“祥雲工程”雲存儲示範應用項目金山快盤,向市民免費提供容量達100GB的雲存儲空間。

實施公益性雲存儲服務項目,既能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方便百姓生活,又可以通過示範應用培育雲計算市場,促進產業發展,還能為雲計算廠商提供展示和推廣產品的平台,助力企業發展,可謂一舉三得。但要確保用戶切實感受到便利,金山快盤能起到示範效應,政府部門和雲存儲服務提供商在項目的推進中應注意三件事:

首先要幫助市民用好存儲空間。基於雲計算的個人存儲服務對互聯網用戶來說並不陌生,網盤服務商就是早期的雲存儲服務商,聯想商務網盤、Dbank數據銀行、e雲在線備份、雨林木風115等各式各樣的網盤業務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相比之下,金山快盤的優勢在於免費存儲空間達到100GB,但在不能上傳視頻等大尺寸文件的限製下,若隻是單存儲一些文檔、圖片,100GB存儲對多數人來說確實“大材難用”,雲存儲的效用也難以被有效發揮。

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聯合雲存儲服務提供商,引導和幫助市民利用好這100GB的存儲空間,具體可以從兩方麵著手:

一是將雲存儲與社會公共服務相聯係。可以將雲存儲與電子政務、電子醫療、在線教育等結合起來,通過信息訂閱、推送等方式,將市民的電子病曆信息、重要政務信息、公共服務信息、在線教育資源等存儲到市民的個人存儲空間中。這既方便了市民享受公共服務,還能推動電子醫療、電子政務等的應用。

二是將雲存儲服務拓展為雲服務,將存儲空間的使用和應用軟件結合在一起。鼓勵軟件和服務廠商開發麵向公共雲存儲的SaaS軟件和服務,通過豐富應用引導用戶將雲存儲作為個人社交、娛樂和工作的基礎,而不僅僅是存儲數據的工具。這些增值服務的開發,可以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反哺雲存儲,緩解運營資金壓力。

其次是應將雲存儲變成資源寶庫。市民一旦使用雲存儲,所存儲的數據信息量定呈爆炸式的增長。有關部門應著眼於對存儲資源的進一步利用,嚐試建立類似百度文庫的信息共享機製。具體來說,可以將市民的存儲空間劃分為公有和私有兩個分區,鼓勵用戶分類存儲信息。對於私有區的信息,嚴格保密;對於用戶放置到公有區的信息,可在不違反知識產權等規定的情況下與其他網民共享。這些放置在公有區的數據和資源,還能為從事增值服務開發、數據挖掘的企業提供開展業務的基礎。

再次,確保數據安全、可監管。由於市民對雲計算的認識有限,要讓市民將個人信息存儲在“雲”端,如何讓用戶解除對數據安全的擔憂是相關單位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雲存儲服務商應從技術上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

此外,隨著用戶越來越傾向於利用網絡傳播數據,對所存儲內容的監管也顯得尤為重要。雲存儲服務商或第三方監管機構必須對用戶上傳用於傳播的數據加以審核。否則,無論是出現個人隱私泄露,還是存儲服務因故暫停,都會嚴重影響雲存儲服務商以及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我們相信,隻有完善相關服務,讓用戶切實感受到便捷和安全,雲存儲才能從“雲”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