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家用電腦的使用維護及故障檢修(四)(2 / 3)

4.“維也納”病毒

“維也納”(Vienna)病毒又叫DOS-62、UNESCO或別8病毒。它屬於外殼病毒,對所有.COM文件感染。在感染過程中,該病毒首先在運行係統的當前盤中(或搜索路徑的一個目錄中)尋找第一個沒有被該病毒感染的.COM文件,然後隻對它感染。對文件感染時,在感染文件的前3個字節中設置一條跳轉指令,病毒的其餘部分鏈接在文件的尾部。被感染的文件執行時,首先執行病毒程序,然後再運行其.COM文件。每8個被感染的文件中有一個被破壞,被破壞的文件開頭的內容被一段熱啟動的代碼覆蓋了。被感染的文件較易檢測,因為在時間標簽的秒數一欄內含有一個不可能的62值。該病毒使被感染的.COM文件增大6沾字節。

5.“猶太人”病毒

猶太人病毒又叫“耶路撒冷”病毒、“方塊”病毒、“黑色星斯五”病毒,它屬於外殼病毒,對所有可執行的文件(.COM和.EXE)進行感染。發作症狀為:運行文件的大小發生變化。.COM和.EXE文件每運行一次增大約1幻3字節。半小時左右,在屏幕左下角處有一小方塊閃爍,若有滾屏,則每滾一行全屏閃爍一次。若遇公曆13日,恰好又是星期五,運行文件執行後神秘地消失。“猶太人”病毒的工作原理為:已感染病毒的文件,在文件加載時,先執行病毒程序,然後再執行該文件。感染方法為:拷貝病毒文件或在病毒處於活動狀態時,執行可執行文件。“猶太人”病毒的病毒標誌為“sUMsDos”,對於.COM文件,病毒標誌在文件前端;而對.EXE執行文件則位於後半部。可用PCTOOLS的f功能查找。

6.“1701”病毒

“1701”病毒又叫“雨點”病毒。它屬於外殼病毒,對所有可執行的_COM文件感染。發作症狀為:屏幕上的所有英文字符一個個地掉落在屏幕的下邊,就像雨點落地一樣。該病毒隻能染給.COM文件,甚至COMMAND.COM文件也會被感染;染上該病毒的.COM文件長度增加1701字節;當運行的係統內含有該病毒時,對有寫保護的軟盤進行讀操作時,也會感染其?COM文件,使其運行時出現寫保護錯。對“1701”病毒的檢測可查看?COM長度是否增加1701字節。若是,則已染上病毒;執行有“寫保護”軟盤上的.COM文件,若出現“寫保護錯”,則有毒。

7.“1759”病毒

最近,國內正流行一種文件型病毒,使用最新的SCAN和CPAV均檢查不出來,更無法清除。

1759病毒是一種典型的文件型病毒,隻感染COM和EXE型文件,不感染引導記錄。染毒文件長度為原文件的節長度(16個字節為1節)乘以16,再加上1759個字節,原文件的屬性、時間和日期均不變。由於該病毒使文件增加變長字節,以1759(6DFH)個字節為基準。因此,在有關權威部門未正式命名以前,暫時稱之為1759病毒。

1759病毒駐留在內存高端,使可用空間減少。

染毒文件內和駐留在高端的病毒內有一計數器,係統染毒後,每執行一次程序,該計數器加1,當計滿100次時,就破壞從主引導記錄開始的64個扇區。這個條件很容易滿足,所以,該病毒是一種極惡性病毒。

當染毒文件執行時,病毒獲得對係統的控製權。病毒首先破壞單步中斷INT1和斷點中斷INT3,然後,通過直接修改內存控製塊(MCB),在內存的高端申請一塊空間把自身重新定位到其中,然後修改INT21H的中斷地址,使之指向病毒,截獲4BH功能來對其它文件進行傳染。並且,病毒還使用了加密技術,把單步和斷點中斷的地址做為解密的密鑰,來達到提高反跟蹤強度的目的。當病毒內的計數器達到100次這個條件時,就破壞從主引導記錄開始的64個扇區。

1759病毒的檢測可以采用兩種方法:

(1)對內存的檢測

可以用DEBUG等工具查看以INT21H的段地址為段,以712H為偏移的內存空間,如果染毒,則應有這樣一個字符串,共約150多個字符。

(2)對文件的檢測

可以用DEBUG等工具查看文件的結尾是否有上述字符串。

除了以上的幾種常見病毒,還有許多其他電腦病毒。病毒防治的首要一點是發現病毒的存在,那麼怎樣才能知道您的電腦感染了病毒呢?被病毒感染後電腦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1)屏幕上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特殊顯示,如:小球、雪花、閃爍及莫名其妙的提示信息和畫麵。

(2)電腦揚聲器發出不正常的聲音、警報或奏樂聲。

(3)文件、特別是執行文件的長度和運行時間發生了變化。

(4)電腦不是根據程序要求去讀寫磁盤,甚至造成讀寫錯誤。

(5)磁盤上的壞磁道越來越多,或磁盤可用空間變小。

(6)DOS係統的引導扇區被破壞,不能啟動電腦係統。

(7)磁盤文件莫名其妙地丟失。

(8)係統的內存空間出現不可解釋的變小,以至程序由於內存不足而不能運行。

(9)磁盤上出現非法的隱藏文件和其他文件。

(10)係統啟動引導和程序裝入時間較平時變長。

(11)電腦運行速度明顯變慢,磁盤訪問時間變長。

(12)係統運行中出現異常的重新啟動現象或死機現象。

(13)磁盤或其他介質上的卷標發生變化。

以上這些現象都表示:可能有電腦病毒侵犯了電腦係統,應該引起用戶的警惕。發現這些現象時,應立即對係統作病毒檢查和清除操作,以免繼續傳染和造成更大損害。

五、電腦病毒的防治

電腦病毒雖然種類繁多,隱蔽性強,傳染性強,但從前麵對其結構和傳播機製分析中可知:病毒主要傳播渠道無非是軟盤和通訊線路。在家用電腦環境下,目前主要是通過軟盤來傳播,因此防止您的電腦被病毒感染的首要一點是注意軟盤的使用。

1.電腦想染病毒的主要渠道

(1)他人使用電腦,或在電腦上使用外來軟盤。

(2)在其他電腦上使用自己的軟盤,而那台電腦已被感染病毒。

(3)購買或拷貝來的軟件中帶有病毒。

(4)通過聯網係統接收了帶有病毒的軟件。

顯然,如果杜絕這些傳染渠道就可以防止自己的電腦傳染上病毒。當然軟件的交流必不可少,關鍵在於每次使用新的軟盤、軟件或軟盤在其他係統上使用後應作檢查病毒和清除病毒處理。隻要把好軟盤使用這一關,就能防止感染,保證電腦正常運行。

此外,也可以采用一些預防病毒損害的措施,以便一旦電腦被病毒感染時也不會對係統造成大大的損害。

2.預防病毒損害的措施

采用這些措施的目的不是防止感染,而是在係統被感染時防止或縮小損害。

(1)建議在硬盤上使用分級目錄,並且應經常檢查係統。這一措施可以縮小病毒感染後的影響範圍,便於恢複係統。

(2)應該盡量使用硬盤來啟動係統,這是防止操作係統型病毒侵犯的有效辦法。

(3)保存DOS所需要的一些重要數據信息,如:硬盤的主引導記錄,磁盤引導扇區,文件分配表等等。以便在被病毒感染後仍能恢複電腦係統和數據。

(4)對一些重要的程序文件和數據經常做備份工作,以防止電子病毒感染而丟失。

(5)重要的係統盤、數據盤和程序軟盤都應該貼上“寫保護”標簽,以防止電腦病毒非法寫入。

(6)不用不明來曆的軟件和軟盤,對外來軟件均先檢測,後使用。

(7)有條件可以在電腦上裝配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軟件。

注意采用上述措施就可以大大減少電腦感染危險,一旦被感染也比較容易恢複,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六、常見的防治病毒軟件

1.利用PC-TOOLS檢測電腦病毒的方法

根據病毒的存儲、傳染和破壞機製,所有計算機病毒隻有先進入並且駐留內存才有傳染和破壞能力。無論係統病毒、文件病毒或其他類型的病毒都必須在內存申請空間,監視係統運行,同時隨時準備感染和破壞。而常用的電腦工具軟件PC-TOOLS能夠對內存容量和內容進行檢驗,因此能發現病毒的存在。方法如下:

啟動PC-TOOLS進入主菜單。然後按T

鍵進入磁盤及特殊功能選擇菜單。

如果報告的內存的實際容量與係統內存容量不同,則說明您的電腦可能已被感染了。被病毒占據的內存空間就是兩者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