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一個人雙手都端著碗,其中一隻碗失手落地,另一隻碗也往往隨之打碎。若解釋其中的緣由,極簡單而又複雜。
可以說,由於我們對落地的第一隻碗的驚惶及其補救措施,導致了第二隻碗的覆滅。這也說明了“禍不單行”產生的原因。
然而在種種變故麵前,人們能不驚惶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是對大丈夫的讚美。但大丈夫對突然間失手滑落的碗盞,也不免閃展騰挪一陣,無益又失體麵。
鎮定,作為一種人生姿態,不止是說在大事前或小事前鎮定,而是在驚變之前具有定力。不論這件事是去雞窩揀蛋或指揮美國南北戰爭。
東漢時的巨鹿名士孟敏挑著一隻煮飯的砂鍋,在太原街頭走。“啪”的一聲,砂鍋墜地摔碎、孟敏頭也不回,一晃一晃地繼續走。這一異行,被同為名士的郭泰目睹,跑上前告之。孟敏說:“已經碎了,我回頭看又有什麼用呢?”
郭泰大為膺服,與之交為友人。
然而我們不是東漢名士,每日纏扯在腳下的種種羈絆大都是“打破了的砂鍋”。人仍為之惋惜、爭執、毀譽與幻想。誰能想到對待殘局的辦法,竟是頭也不回地一直前行呢?
我還欽慕於郭泰的交友方式,見到別人的高潔行狀,便不加掩飾地傾之以心。這大約就是仰慕的含義吧,人原本不必鬼鬼祟祟地遮蓋自己的仰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