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早先知道,由家人自發送入的。也有或晚些便被各國各地的衣姬衛門人感知,輾轉送入的。擁有五行之力的孩子,被送入五行宮中,由專人教育。值得一提的是,金靈術者是不會出現在五行宮的,因為金靈是天下霸者萬俟氏繼承的能力。
五行宮學規:所有送入學校的人集中上課,五行課集中學習半年。半年後,以淘汰製的方法,決出每人的側重點和天賦,然後按天地玄黃的排名分班。
原本的學規簡單易懂,但是隨著歲月的變遷和口徑的引導。建校之初,大約二百三十年前,有人發現一個不成文的規律,九成擁有五行之力之人,來自九州上四等家族。於是乎,為了這個未經證實的風傳,誰也不肯示弱,一股腦的將自己的孩子往五行宮中送去。
然後,五行宮中就出現了很多根本不具備五行之力的孩子。看著一打打沒有五行之力的孩子擠入五行宮,校長也不敢得罪任何一普通孩子身後的非一般家長。終於有一天,五行宮中良莠不齊的問題被王族正視,王族給出了深明大義的建議:以和為貴,動手動腦,自己解決。
上上上上上上一任校長,在頭頂最後一撮頭發掉落之前,擠破腦袋,終於想出了一個應對方法:五行宮的目的是教人,那就用普通學院的方法來應對上四等家族的普通孩子好了。於是乎,除了五行課,另外開設了樂藝、文史、騎射、劍術、製符煉蠱、奇門遁甲、機關算術等課程。
隨著歲月的推移,五行宮就形成了今日的規模和完善的教育管理製度。擁有五行之力的孩子,和不具備五行之力的孩子,已經能在五行宮打成一片、其樂融融了。每年從全國入學的孩子中,經過半年的學習之後,大抵能組成三十日不到的五行天字班。
現在的五行宮,也和建立之初大不一樣。五行宮的現狀:擁有五行之力的學生不多,他們大多來自下等家族,比如天字班。不具備五行之力的學生很多,他們大多來自上四等家族,比如地班、玄班、黃班。
為了解決上四等家族那些孩子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五行宮報王族:要求將上四等家族中入學孩子的戶憑統一上繳,以免造成靈力超群而出身不濟孩子的壓力。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原則,王族大筆一揮,同意了。不過從側麵還是可以瞧出哪些人是上四等家族人氏的端倪,譬如說,明明不具備五行之力,卻留在五行宮研習的孩子,大抵屬於這一列。
上等、下等家族一說,就關係到了大周最莊重的法典--戶憑。有的人說,戶憑是身份的象征,有的人說,戶憑是一生的枷鎖。戶憑的出現,就像橫亙在大周王朝的無形高牆,阻斷貴族與庶民的交流。
------題外話------
——
請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