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專題郵集回歸集郵(2 / 3)

前言也是一框郵集的綱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言撰寫的方式很多,但不管使用什麼方式,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明確的目的性;二是有機的整體性;三是豐富的知識性;四是感人的形象性;五是嚴密的科學性;六是恰當的簡約性。

拓 展

拓展是編組一框郵集的重要方麵,是對郵集主題做較為深化描述的必要手段,應具有一定深度、廣度和創造性。拓展的首要條件是符合客觀實際,具有邏輯性,並圍繞主題進行。一框郵集其拓展包括:專題主題的深度,專題說明的正確程度,編排的創造性和選題的重要程度。

一框郵集如何拓展是一個事關全局的大問題。拓展的外延要符合邏輯性,能被人接受,在合乎情理之中,不是牽強附會,更不是生拉硬扯不著邊際地往上硬靠。例如,一框郵集的集郵信息除從郵品發行目的、郵票上的圖案與文字等郵品外觀上獲取的外,還有“可以利用通過對郵品進一步的分析才能獲得的專題信息”(《FIP專題集郵展品評審指導要點》第3.2.2款“專題的拓展 專題信息”),即我們通常所說:通過進一步拓展所獲得的專題信息。美國卡爾?H?施皮澤的專題郵集《蜜蜂》曾多次獲國際郵展大鍍金獎,該郵集選用的幾種埃及、法國和英國發行的古埃及文物郵票,粗看似與蜜蜂專題無關,但細心的郵集作者在郵票背景圖案中,發現了蜜蜂的古埃及文字,並進一步根據古埃及文字使用的年代推測出:早在公元前人類就已經認識了蜜蜂。拓展的神奇手指,可以“點石為金”。

創 新

一框郵集其創新包含了在一框郵集中的方方麵麵的創造性和新穎性,反映郵集作者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第一、在選題上能獨出心裁;第二、在知識研究上提出自己的新見解;第三、在素材上增加新的選擇和研究,完全展示出個人研究成果。

創新表現在一框郵集中新專題的引進,或者已知專題的新章節,或者素材的新運用。在一框郵集中,其選題、前言和拓展等均能顯示出郵集作者的創新意識。評審員最願意看到的也是一部具有創新性的郵集,因此,為了強調創新的意義,在國際集郵聯專題展品新的評分標準中,“創新”一項已獨立出來,滿分是5分。

創新既是任何郵集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一框郵集未來發展的基礎。一框郵集能否獲得高獎,創新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創新的選題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這個選題在任何郵展中還沒有出現過。要選擇一個創新性的選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隻有對大量的選題作出深入了解才有可能從中提煉出自己所需的專題。

創新還體現在郵集作者是否使用了別人沒有使用的素材,而且這些郵品是公認的好素材。眾所周知,一框郵集的素材要求越全越好,而要做到素材的齊全,就要求郵集作者用獨特的眼光發現素材、創造性地使用素材,從而使其在一框郵集中熠熠生輝。

(《中國集郵報》2005年12月27日第6版)

專題郵集素材排行榜

法國藝術係列郵票

我國專題郵集的編組經曆了一個以“郵票”為主到以“封片”為主的過程,即在早期專題郵集中基本展示的是郵票,而在今天專題郵集中大多展示的是封片。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一是由於早期我國專題集郵者郵集素材收集渠道單一,二是由於當時我國集郵者編組郵集的觀念所致。關於封片在專題郵集中的比例,集郵報刊曾刊登多篇文章討論,雖然沒有達成共識,但大多傾向於封片的比例越大越好。

郵票與封片誰該在專題郵集中唱主角呢?筆者以為應該是郵票。集郵最初是從收集郵票開始的,郵票在集郵過程中占據絕對的地位,因此,作為再現集郵過程的專題郵集,當然應該讓郵票唱主角。正因為如此,筆者建議應多多收集法國藝術係列郵票,並根據專題郵集所需而在其中展示。當然,內容廣泛、印刷精美的法國藝術郵票也是能夠擔當此任的。

翻開世界郵票目錄可知,法國是世界上發行係列郵票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1933年就首次推出了旅遊係列郵票,每年發行4枚至6枚,至今已發行200餘枚。同時,法國還是世界上發行係列郵票最多的國家之一,除了旅遊係列郵票之外,還有教堂係列郵票、風光係列郵票、曆史古跡係列郵票、藝術係列郵票、手工藝係列郵票、紅十字係列郵票、名人係列郵票、歐羅巴係列郵票、自然保護係列郵票、郵票日係列郵票、與世界大戰有關的係列郵票、徽誌係列郵票和附捐郵票係列等。其中法國藝術係列郵票因其內容廣泛、印刷精美而在我國集郵者中享有較高的聲譽,並成為我國集郵者選擇的專題素材品種之一。

首套法國藝術係列郵票於1961年11月10日問世,全套四枚,雕刻版印製,選擇的繪畫作品分別是布拉克(1882-1963)的《信使》、馬蒂斯(1867-1954)的《藍色裸女》(圖170)、塞尚(1839-1906)的《玩紙牌的人》(圖171)和弗雷納(1885-1925)的《7月14日》。此後,法國藝術係列郵票每年發行3至6枚,至2004年已發行200多枚。

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之法國文化年,法蘭西文化藝術紛紛亮相中國。2004年10月10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的法國印象派畫展,更是將法國文化藝術推向高峰。正如中法文化年中方組委會主席、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畫展開幕式致辭中所說――當法國文化年的大幕徐徐拉開,中國公眾期盼已久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麵紗,將印象派繪畫的美好意境和蘊藏的豐富的想像空間展現在中國公眾麵前:“正午陽光下的教堂”前,“吹短笛的少年”注視著“睡蓮”靜靜地綻放,“咖啡館”裏,和著“吹彈吉他的女人”撥弄出的優美旋律,翩翩的“芭蕾舞”在上演。一幅幅凝結了心血與智慧的畫卷無疑將帶給中國的美術愛好者們莫大的驚喜和感動,也由此折射出一個浪漫與創新的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