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假番外章 讀書(1 / 3)

如果把知識比作花朵,那書籍就是深紮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識比酒瓶,那書籍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識比作夜空,那書籍就是那顆顆耀眼的星星。

談到讀書,我便忍不住把自己的心裏話一字不漏地說出來。

我從小就會聽大人們講故事,因為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有趣。而且,我還認為讀書是每個人在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條路。書可以讓整個世界變得更有趣,令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讓個人變得更有品味。

我仍然依記得,在我7歲的時候,我讀了拚音版的《國王的新衣》,我覺得故事中的兩個騙子非常狡猾、可惡。9歲時,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書,我想起了自己以前那天真而可笑的想法時,不禁為自己的幼稚感到有趣。12歲時,我再次讀此書時,我感謝故事中那個誠實的孩子給我的啟示。現在讀此書,我看到的是國王的虛偽和大臣們的貪生怕死令來感到可笑、可悲。

我愛看書,是書令我自由地邀翔在知識的海洋裏;是書令我寫意地徜徉在科學的世界中,是書令我學會了真、善、美;是書令我明白了是非黑白;是書教會了我獨立自強;是書讓我領會了人生的真諦……在看《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看到了魯濱遜的勇敢、堅強,不畏困難的精神。想到了做人也要勇敢、堅強、不畏困難。在看《愛的教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書中人物的善良,他們樂於助人,有一顆“同情之心“。在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時,我知道了中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讀書,可以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書讓我知道了作為女性的尊嚴,像裴多菲說的“若為自由放,二者皆可拋。”伏爾泰曾說過“勞動是快活的根源。”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勞動也是一種快樂。達爾文說過一句話讓我感動,他說:“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這句話使我懂得做人就要勇敢。

我感到我就是一個樸實的勞動者,辛苦的耕耘,而上帝喜歡照顧勤勞的人。我得到的不是水中月,而是累累碩果,似蜜的甜泉。我真佩服盧俊,他說:“耐心雖苦,成果卻甜。”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的讀書故事

以樹的年輪計算,長一歲,就多一圈年輪。那棵樹應該多了6圈年輪了吧,因為它已伴我成長了6年。

我早晚習字讀書,總不會忘了它,每學會一個字,就在它的綠裝上寫下這個字。

日複一日,再在上麵寫時,發現一些字的墨跡已不複存在。應該是被它吸收了,它同我一起增長了知識。

我想把它們留住,就把寫了字的葉片摘下來,夾在我的書本裏,成為我讀書的印證,還在上麵標上日期。

當捧起書本時,我感到很愉悅,因為有這麼多的好夥伴陪我一起讀書。

可是,好日子總比壞日子短,那些綠裝換成了新裝,全身黃黃的,已經幹枯得不成氣候了。那些墨跡也漸乎淡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現在,是播種的季節。我想把它們埋葬地下,希望它們能夠重新生根發芽,培養出下一代,讓知識一代一代流傳下去。真可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年複一年,我掌握的知識漸漸增多了,我的好夥伴也多了起來。他們有繁盛,也有衰敗的時刻。麵對繁盛,他們一如既往地辛勤勞作,有了收獲,也不會自滿;麵對衰敗,他們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在不斷地磨礪自己,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夢到那些夥伴都在相互攀比,說:“我比你強,你看我的字筆畫最多,所以我的字是字中之王……”他們爭論不斷,最後讓我發表看法。我鎮定從容地說:你們都是勝利者。因為字是連通的,你們如果能夠團結在一起,互相拚揍,就能出現一大串一大串知識。獲得了獨有及同別人互相學習得到的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個夢,讓我清晰地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滴水能夠成川。

我的讀書故事

我特別喜歡讀書,像楊紅纓、沈石溪、秦文君、冰心、梅子涵、魚在洋……我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不錯,但對於我而言,“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才算更貼切。

我說起來,還是有一段令人“感慨”的“書史”。

都說“多看書,多識字”真是一點都不錯。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天天和我看《格林童話》、《紅樓夢》、《安徒生童話》……中的情節。可我什麼《上下五千年》、《紅樓夢》隻識字,不認情節。因為我覺得那些書太枯燥,沒意思。在一年級識字比賽中有三四千字,也許是書看得多,一下就認了兩千多個。

長大後,我也癡迷於讀童話、現代小說、故事。我有一個雷打不動的鐵習慣---每天晚上看挺長時間的書。爸爸不讓我在睡覺前看書,因為我一看就忘了時間,第二天早上要老爸揪我耳朵才爬的起來。為了不讓老爸老媽發現,我便和他們打起了“遊擊戰”。他們來了我就把燈迅速關掉,他們走了又把燈打開。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爸假裝走進房間關了門,可實際上人還在門外。我中了計,老爸走進來責備了我兩句,把房間電閘給關了。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想不到我還有一手:手電筒!為了老爸不在門縫看到燈光,我就躲在被窩裏看。躲在裏麵悶了,就換口氣,繼續看,連老爸也那我沒辦法。

書帶給我無窮的樂趣,也給我很多的“養分”---像陽光、像雨露,滋潤我這棵小樹能夠更加的茁壯成長!

我愛讀書。

是她釋我—我的讀書故事

打開一本書,世界便大了,心亦豁然開朗。

七年前的那個下午,窗外雨水漣漣,一如我心底的淚,滴打著屋前芭蕉。“一個女孩,讀點書就行了,不用再上學了!”父親的話驚雷般時時炸響耳畔。

抑鬱中,隨手翻開一本書,幾行字句隨意而來。“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複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餘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由於斷章取義,不知其所以然,但其中的“或者天意以餘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業?”於我竟是那麼貼切,於是我重讀此文,迫不及待。讀罷方知,當年易安居士的無奈和失落曆經千年穿越山川,如今複加於我身上。她為著遺失的文物古籍,我為著失卻的讀書學習。因為身有同病之苦,所以我惜她憐她,其實又何嚐不是惜己憐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