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楊公與閻羅王無冤無仇,兩家還是親戚。閻羅王‘甘德生’與楊公家還是表親,閻羅王‘甘德生’還要稱呼楊公一聲表舅爺。楊公與閻羅王的奶奶是表兄妹,又住在同一個地方,平時來往的也多。趕上楊公‘團壽材’過壽,甘德生跟著爺爺與父親到楊公家祝賀。大人們酒席都吃完了,十四個孩子還在玩。本來還有一桌宴席沒開出來,就是留給這些家裏的孩子吃的。這楊公啊,把酒席吃剩的菜肴,挑好的回鍋一熱,重新裝盤組成十四道,兩桌一拚,豐盛得很。二十八道菜,上麵一桌是新鮮菜肴,下麵一桌是剩菜回鍋的,閻羅王就坐在下麵一桌的最下首。剩菜待客,讓客坐小,這麼看來楊公莫不是犯了宴客的忌諱。
民間有句老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說的就是這個楊公。老人們口耳相傳著楊公的故事,說的是七十二歲的楊公,找木匠在臘月準備‘團壽材’的木料,木匠師傅上午就準備好了壽材的木料,楊公對木匠師傅說:“吃完中飯你就可以回去了,正月十二我過生日那天,你再花半天功夫做壽材。工錢絕對不少你的,兩個半天算你一個整工。”
木匠師傅當然很氣憤,哪有這樣的事,隨意編排人,照世事道理與手藝人的臉麵當然要辯理罵人。這楊公也是老臉不怕出醜,歲數大不知羞。沉悶的吃完中飯,兩人在飯桌上攤牌理論,人活爭口氣,臉麵更是個人的招牌,生死都可不顧,名聲為大。
木匠師傅說﹕“這活兒是我自個攬的不錯,碰上你這個主顧,算我倒黴。你睡得棺材我會照著樣式做好,這兩個半天算一天工資我也沒話說,我就擔心你這人這樣的德行,臨死前無人送終,睡棺材也沒人抬。”
楊公伸出手打住他的話說:“多謝你的好意,這個還真不用擔心,今年我花甲之上還添一輪,我團好壽材等著,活一天賺一天,我有‘九子十三孫’,還愁沒人給我送終,生前無人管,死後沒人埋的這種人不少,但是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木匠師傅就挖苦回他這句‘九子十三孫’對楊公說:“難說,您老高壽再活個花甲加一輪,那您可要白發人送黑發人咯。”
楊公回他﹕“借您吉言祝我高壽,正月十二我過壽,你記得早些來團壽材,我也請你吃酒席,工錢之外回你一份壽籮。”
這楊公啊,正月十二過完七十三歲的壽誕,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三,大孫子楊文一就兩腿一蹬倒地上死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楊公的孫子隔二十八天死一個,楊公的兒子在十三孫過世後的每年的正月十三亡一個。十年時間楊公家‘九子十三孫’死光光,楊公給兒孫們送終,一年到頭都是忌日,守靈,度亡,發喪,入土,頭七到七七,百日,周年,亡人忌日,清明,七月半,臘月小年。
楊公八十四歲,這十三孫,牽馬的牽馬,抬轎的抬轎,搖船的搖船,打幡的打幡,來接楊公。這九個兒子那是肩挑車拉,來來回回把家當都搬到陰曹地府去。從此有楊公忌日的傳說,還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勸勉。多子不一定多福,多壽必多辱。
後世有打趣的人們,說這這楊公啊,打的什麼如意算盤。借‘團壽材’,好讓親戚朋友都來祝賀他,過生日這天雙喜臨門,親戚朋友都來,排場大很熱鬧,有麵子上檔次。這楊公家是豪門大戶,跟神仙家是親戚。這些親戚還是神仙圈裏的帝王級的,楊公從前幹什麼都是有恃無恐。平時很難請到的高親貴友,‘團壽材’又過生日的,高朋滿座,蓬蓽生輝。富貴而驕,難免失算。
閻羅王還不是有意要罰他,楊公隻是犯了閻王的忌諱而已,真要罰你那一定是天誅地滅。凡是喪事度亡之類就有‘回煞宴’與‘夫丁宴’,‘九煞’與‘十三夫丁’不同,九煞主哀喪,十三夫丁主喜喪。哀喪與喜喪以年齡六十歲和死法種類為分界線。
‘回煞宴’是‘雞魚肉圓’和十道小炒共十四菜,十副碗筷杯盞擺一桌。在過世後到頭七的這段時間裏,可以擺一次回煞宴,宴九煞,就是請九煞護衛亡魂,抓羅到此來的搗亂的孤魂野鬼,能給死者家庭這場喪事做清場處理。
‘夫丁宴’的功能跟回煞宴是一樣的,兩桌菜拚在一起,二十八道菜,十四副碗筷杯盞。不同的是,你是喜喪確不擺宴席請夫丁,十三夫丁真的不來,不給喪事做清場處理。九煞不一樣,你不擺回煞宴,他們還是會來給你做清場處理的。這楊公忌的故事,隻有楊公自己心裏最清楚,得抽空去找楊公本人問問清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