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部門經理在朋友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行動,終於走出了不幸的泥潭,開始了新的信心十足的生活。
人在生命的旅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矛盾和問題,有些矛盾的出現有必然性,有些問題的產生源於偶然性。這必然與偶然交錯結合的客觀因素,加之人的主觀努力,改變著事物的運動方向,就形成了人的千變萬化的各種遭遇,這就是上麵所說的相互不同的命運。正因為命運的千變萬化,所以人們對命運才有了不同的理解。有人以為命運是上天注定的,無從改變,其實他們不知道隻要堅持改變思路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走向成功的殿堂。
自愛才能更快樂
自愛練習應始於你的思想,你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思維。這就要求你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有意識地及時發現自己的自我否定行為。如果你能當場“捕獲”這種行為,便可以具體審視這種行為背後的思想過程。
例如,你發現自己剛說了句自我貶低的話——“我真沒什麼了不起,這回考試得優秀,我想隻不過因為運氣好”。這時,你頭腦中應馬上敲起警鍾:“我又說這話了,又做出了這種自我厭惡的行為。但我現在已意識到了,下次可不要再講這種話了。”接下來,你要采取針對性的策略糾正自己的錯誤,你可以對自己大聲說:“剛才我說我運氣好,可這和運氣根本沒有什麼關係。我考試成績優秀,因為我平時付出了努力,我應該得到優秀。”這便是向自愛邁出的小小一步。雖然這種做法似乎讓你有點不大習慣,就像開車時換擋變速一樣,但如果你一直堅持,最後你將會養成一種新的習慣,而不必時時刻刻考慮自己的行為,並自然而然地養成一種自愛的行為習慣。
一旦你思想上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那些令人振奮的自愛行為便不斷地展現在你的生活之中。下麵列舉了若幹自愛行為,你可以進行類似的行為練習:
當別人對你做出讚許或善意的表示時,用愛意或接受的態度來做出反饋。不要馬上表示懷疑,而應予以接受,同時說聲“謝謝”或“你那樣認為,我很高興”。
如果你自己真的喜歡某個人,就將自己的感受當麵大膽地告訴對方,無論對方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即使對方並不接受,你也可以為自己的敢於冒險行為感到欣慰。
在飯館或商店,如果你確實喜歡吃某道菜,那就讓自己如願以償,因為你確有資格得到這種享受。在商店購物時,如果你真的喜歡某樣東西,那就讓自己如願以償,因為你配得上這種享受。不要過於自我克製,除非你的這種消費是不合理的。
一天勞累之後,小睡一會兒;一頓飽餐之後,到公園去散散步。不管有多少事情等著你去做,這樣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精神振奮。
加入某一組織,或報名參加某項自己喜歡的活動,如健身、健美等。也許你身為家庭主婦,因為家務太多而無法抽出時間。但如果你決定自愛,就完全可以抽出一部分時間從事這些活動,而不要因為家裏還有許多事情沒做而感到自責。
要認識到嫉妒也是一種自我貶低的行為,要予以清除。如果你把自己同其他人比較,並認為自己得到的愛比他人要少,那你就是將他人看得比你還重,你在通過他人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類似情形:公司經理安排另外一個員工去做某件事情而沒有安排你,於是你心裏產生了一種不平衡心態——我才是做這事的最合適者,為什麼讓他去做呢?是不是老板認為我無能?於是你嫉妒他人並由此產生一種自我否定的行為。如果你屬於這種人,就請記住:對他人來講,他們也像你一樣可以自我選擇,這種選擇與你無關;另外,你是否被某一重要人物看中,這並不能證實你的自我價值。否則,你肯定要無休止地懷疑自己,因為你不可能知道某個人在某時某刻會怎樣看你。如果他人選擇了另一個人而不是你,那這一選擇僅與被選中者有關。如果多加自愛練習,就可以改變你曾為之嫉妒的任何情況。你將如此相信自己,以至於無須通過他人的愛或讚許來提高自己的價值。
培養自我的心靈自由
有時候,當我們確實處於惡劣的客觀環境中,無力改變現實的情況下,如何使自己不溺於敗局,並且保持開朗和擁有力量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格在幼年時期就已經定型,而且會影響人的一生,日後改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心理學家林克卻否定了他的這種說法。
身為猶太裔的林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關進納粹集中營,遭遇極其悲慘。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於納粹的魔掌。他本人更是受到嚴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他赤身獨處於囚室,忽然之間頓悟,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感受— —日後命名為“人類終極的自由”。當時他隻知道這種自由是納粹黨永遠也無法剝奪的。從客觀環境上來看,他完全受製於人,但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超脫於肉體束縛之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他發現自己還有選擇如何反應的能力。
他在腦海裏設想各式各樣的情況。譬如,獲釋後將如何站在講台上,把在這一段痛苦折磨中學得的寶貴教訓傳授給自己的學生。憑著想象與記憶,他不斷鍛煉自己的意誌,直到心靈的自由終於超越了納粹的禁錮。他的這種超越也感染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獄卒。他協助獄友在苦難中找到意義,尋回自尊。處在最惡劣的環境中,林克運用難得的自我意識天賦,發掘了人性中最可貴的一麵,那就是人有“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來自人類特有的四種天賦。除了自我意識,我們有“良知”,能明辨是非和善惡;還有“想象力”,能超出現實之外;更有“獨立意誌”,能夠不受外力影響,自行其是。
林克在獄中發現的人性準則,正是我們營造自治自立人生的首要準則——自由擇誌。自由擇誌的含義不僅在於采取行動,還代表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個人行動取決於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環境。
當我們對外部自由無能為力時,也不要放棄,要培養自我的心靈自由,將自我引向積極和美好的一麵。始終在內心積聚力量,等待時機,最終為自己贏來好的外在環境。
一定要記住,你有選擇的力量。選擇健康、快樂和幸福,你的潛意識就會接受,並使你成為這樣的人;選擇做一個健康、快樂、友善的人,整個世界就會跟著反應。
生活就是這樣,想美好的事情,你就會找到快樂,走向成功;想失意的事情,就會走向失望的深淵,無力麵對生活,無力麵對失敗!
放慢腳步,享受生活
什麼是我們想要的理想生活?也許有人說:“有錢,才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放眼看去,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上至富豪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都在為金錢拚搏、紛爭,正應了過去的一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有一個自以為非常成功的年輕人到巴厘島旅遊。某天,他一不小心把眼鏡摔破了。他隻好中斷行程,叫出租車回旅館。在車上他問司機哪裏可以修眼鏡。司機說,附近沒有眼鏡行,隻能到首府才能修。他隨口歎道:“這裏太不方便了。”
司機很不以為然,笑著說:“這裏的人很少近視,不會感到不方便。”又聊了一會兒,年輕人覺得這個司機談吐不俗,便決定第二天包他一天車,到首府修眼鏡順便看看沿途風光。
司機猶豫了一下後答應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們八點出發,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修好眼鏡後,年輕人逛了一上午覺得有點累便想打道回府。但他想到司機也許為了接這筆生意,可能推掉了許多原有計劃,就不好意思開口。思想鬥爭了很久,他還是下定決心問一下:“對不起,司機先生,如果現在我想改成隻包半天,不知會不會給您帶來不便?”沒想到司機竟喜出望外地說:“一點都不會。昨天,你要包一整天車,我還很猶豫,若不是因為跟你很聊得來,我是不接受包整天車的。”“為什麼?”年輕人很奇怪。他說:“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工作目標,每天隻要賺到六百塊,我就收工。
你用一千二包了一整天,差不多是我兩天的工作量,我都沒有自己的時間了。”“那你可以今天賺夠錢,明天再休息呀!”年輕人覺得這才是最好的方法。沒想到司機卻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先是做一整天再休息,然後就變成做一周、一個月再休息,然後可能又變成了做一整年再休息,最後可能就是做一輩子,終生不得休息了。”年輕人聽了覺得有點道理,又問:“那你們閑著時都幹嗎呢?時間那麼多,不會感到無聊嗎?”
司機大笑道:“怎麼可能呢?這裏那麼多好玩的,怎麼可能會無聊呢?巴厘島每家都鬥雞,收工後,我就鬥鬥雞,有時候和孩子一起去放放風箏,或者到沙灘去打打排球、遊遊泳都會讓人覺得快樂愜意呀!”
年輕人這才恍然大悟,不禁重新審視起自己的生活。自己每天沒日沒夜地工作掙錢而很少真正按自己的意願去好好地享受悠閑的生活,總想著等著現在先賺錢,過些時候再享受,而實際上“明日複明日”,現實卻是房子越換越好,越換越大,越換越貴,大到無力打掃,隻好請用人;貴到必須拚命工作,才能跟上日漸上漲的物價。於是,為了更多時間工作,隻好搬到公司裏住,有家歸不得。那處為之奮鬥的大房子意義何在?而我們自己又成了什麼?是房子的奴隸,是工作的機器,還是馱著金錢的驢?
在人生過程中,想想自己是否也是急急忙忙隨波逐流呢,放慢一點腳步吧,讓你的生活更悠閑一點,視野更寬闊一點,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做些真正讓自己快樂的事。或許你會發現,人生境界頓時豁然開朗。
正確評估自己
如果你自己是個商品,你會怎樣去評價自己呢?你是市場上的暢銷貨呢,還是滯銷貨?你如何給自己的品質定價呢?是高價還是低價呢?你是否會為自己評上“最優商品”,還是僅認為自己是“優良的產品”呢?是“經久耐用”呢,還是“一次性使用”呢?是最方便的呢,還是最特殊的呢?雖然這些都是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但是要認真地回答好這些問題,不經過深思熟慮是難以回答的。更何況你要開發的是一種新產品,或是一種樹立公司形象的優質服務,因此回答前,多思考一下,不會有錯的。隻有推出一種新產品,並找出最合適的市場形象,才能打開市場的新天地。這些原則對任何事物都是可行的。但是許多人卻忽略了這一道理,並且從來不把它用在自己身上,如何把自己推向市場?隻要我們與企業界高層的人士交往愈多,就愈能體會他們之所以能達到高位的原因:有一部分得歸功於個人促銷,以及更重要的——個人定位。他們不僅工作勤奮,表現優異,而且總是精心布局,讓別人能認同自己的價值。
這種自我設計並不是一種弄虛作假,隻要能夠實事求是地正視以下幾個問題就可以了。
1.你的形象如何
在今天各類公司,都要求自己的員工注重儀容外表、言談舉止,其真實意義,不僅是公司形象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對客戶或顧客以及自己的服務對象的一種尊重和起碼的禮節。
2.你是否找準自己的位置
人才正如產品一樣,對誰都能用的產品,往往不是精品,而是大路貨或便宜貨。這些大路貨是不可能與具有特殊功能的產品相競爭和比較的。商人也是一樣,什麼都去經銷的商人,往往不如專事推銷某種商品的商人的業績顯著。
即使你什麼都懂,別人也會冷眼相看。在當今講究業務專長,精通專業的社會,同行的共同語言總是容易相通和理解的,人們總是願意與同行切磋技藝。因此,如果不能正確地估價自己,那麼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3.你犯的是哪類錯誤吃五穀,生百病。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錯誤的實質卻有根本的不同。
幾年前,美國著名的老牌銀行花旗銀行的副總經理李特創設的信用卡部門虧損了1750萬元,因而在公司裏無人不曉,當然更引起頂頭上司的注意。但正是由於他的果斷行動,引起了公司高級領導層的注意,從他那似乎是冒失的行動中,看到了他的大膽決斷,使他反而受到重用,不久,李特果然不孚眾望,終於使信用卡部門轉虧為盈,他也成為副總經理。
4.凡事不能聰明過頭
IMG公司裏有位經理,才思敏捷,反應快速。他能在瞬間衡量情勢,做出決定。
這種快速思考的能力,雖然在公司裏極受重視與嘉許,但對外來說卻未必是優點,很多人會覺得他過於精明厲害。
當他與一家長期從事體育賽事的公司洽談時,仍然我行我素。這對這家於習慣照章辦事、按部就班的公司來說,對他這種即席的解答方法,不僅頗覺驚訝,而且完全跟不上他的速度。
他所表達的方式看來好似未加思考,顯得倉促而草率。如果他稍候幾天,再提出與原先相同的解決方法,我們相信,對方必然比較容易接受他的看法。
5.你會出名嗎
最能讓你名聲在外的是,做好每一件事,這樣自然會有人去為你立傳,這比從你自己嘴裏說出來,更能令人信服。反之,要不引起他人的反感,最好的詞語應是“我們”“我們公司”,而少用或不用“我”“我的”……
6.你的工作崗位怎樣
要贏得賽馬的勝利,一靠駿馬,二靠騎師。前者的因素占90%,後者占10%。事業前程也是如此。好人配好馬,好馬配好鞍,定能馳騁商場。你有一個好單位,許多事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