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沒有變化就沒有生機,沒有變化就沒有發展,沒有變化就沒有未來。善於改變自己的人,隻需一個好思路,就能開辟一條出路;隻需一個轉彎,就能看到別樣的優美風景。學會改變自己是跨越生命障礙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學會改變自己,成就快樂生活。
改變思路,贏得機會
世事難料,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絕望的境地,但是隻要你學會改變思路,不輕言放棄,結果必是圓滿的。反之,你就會走向絕望,再難翻身做命運的主宰。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人橫穿大沙漠,一段時間以後,他們的水喝光了。烈日當空,酷熱難當,其中一個人中暑倒下。另一個人給他留下了一把槍和五發子彈,並叮囑他:“三小時後,每隔半小時向天空放一槍,我會盡快回來的。”說完,這個人就去找水去了。中暑的那個人在沙漠裏焦急地等待。
時間是那樣的難熬,好不容易才過了兩個半小時,他忍不住了,鳴響了第一槍:然後,第二槍、第三槍、第四槍也相繼鳴響。可是找水的夥伴還是無影無蹤。隻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了,怎麼辦?如果最後一顆子彈還不能喚回夥伴的話,自己就會被酷熱的沙漠灼烤得痛苦死去。他一次次地問自己“怎麼辦?”“怎麼辦?”最後,他完全失去理智,思路不再清晰,把最後的子彈,也就是第五顆子彈對準了自己的頭鳴響了。
但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最後的第五顆子彈鳴響的時候,夥伴來了,手裏拿著滿壺的清水……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意料之外的難關。此時,我們隻有兩種選擇:要麼逃避,像那位中暑的人那樣,用第五顆子彈結束自己的生命;要麼,改變思路,以自信的方式思考,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從而走出絕望迎接光明。
顯然,隻有改變思路的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機會——生命的機會!絕境中,如果你不改變思路,學會在絕境中尋找希望,那麼就連上帝也救不了你。有這樣一則寓言,同樣頗引人深思:在一次洪水中,上帝的一個虔誠信徒在匆忙中爬上了一個山坡,等待上帝的救助。過了一會兒,從遠處駛來了一隻小船,他沒有求救,因為他在等著上帝來救他,不久,小船漸漸遠去。隨著時間的推移,水位越來越高,一艘輪船慢慢地駛了過來,可是他仍然沒有求救,因為他在等待上帝的出現,因為他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他的。當洪水快要把山坡淹沒的時候,他的頭上飛來一架飛機,他也沒有發出求救的信號,而是抱怨上帝為什麼還不來救他。飛機已遠去了,這個信徒被洪水淹死了。他到了天堂,見到上帝,他責問上帝為什麼不去救他。上帝說:“我第一次派一隻小船去救你,你沒有上;第二次,我又派去一艘大輪船,你還是沒有上;最後,我連最先進的工具都派了去,給你派了飛機,可是你還是不上。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或許是不可能發生的,可是,我們要再強調一遍:“上帝隻幫助那些懂得改變思路,在絕境中尋求希望的人。”其實絕望正是因為一個人放棄了思路的改變,放棄了希望。如果在絕望的境地你仍然能夠堅持改變思路,上帝就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反之,縱使上帝給你機會,你也很難抓住,以致淪為命運的奴隸。
用積極的思想填補心靈
對於如何對付人生遇到的各種不幸,心理專家提出的忠告就是,把苦惱、不幸、痛苦等認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你遇到不幸時,你得抬起頭來,嚴肅對待,並且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它不可能打敗我。”然後,你要不斷重複使自己愉快高興的話:“這一切都會過去。”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精神上自己折磨自己,我們的身體也受到了打擊,明知事情已經發生,而且無法挽救,卻偏要去挽救;明知機會已經失去,卻偏要感到極度的痛苦,這樣做,不僅可笑,而且毫無用處。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在一艘開往檀香山的輪船上做一次心理改造的實驗。他建議一些心煩氣躁的人到船尾去,設想已把所有煩惱的事情全都丟進海中,並且想象自己的煩惱事正淹沒在白浪滔滔的海底。
後來,有一位乘客來告訴他說:“我照著你所建議的方法做後,我發覺我的心裏真是舒暢無比。我打算以後每天晚上都要到船尾去,然後把我煩惱的事一件一件地往下丟,直到我不再有煩惱為止。”這件事不正好符合了一句話: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當然你是無法單憑想象就把煩惱的思慮給忘掉。可是,你這麼做正是表示你堅決反對讓煩人的思慮困住你平靜的心靈。你隻要堅決反對煩人的思慮盤踞你的心靈,那麼,思慮的渣滓便絕對無法在你的心裏生根。
當然,光是切除心靈的毒瘤是不夠的,切除過毒瘤的心靈是需要某種東西來填補進去的。心靈說什麼也不能空無一物,而且,你也不能一輩子讓心靈空虛下去。我們得承認有不少人似乎永遠是讓心靈空蕩蕩的。不過,大致而言,你要是不設法彌補一下洗滌過的心靈,過去那些被你趕出去的煩人的思慮,可能又會回來的。
為了防止發生這種可怕的事情,你必須立刻以創造性、健康性的積極思想去填補你的心靈。然後,以往那些陰魂不散的恐懼、怨恨和煩惱若想再闖進你的心扉時,它們會發覺你的心扉早已豎起告示牌——“閑人勿進”。這些以往一直陰魂不散困擾著你的思慮也可能會趁機混進去。因為它們很久以來就把你的心靈當做是它們的家,家畢竟是令人懷念的。可是,你的心靈早已住進了積極性的新思想,這些新思想可不是好惹的,它們要驅散以往那些思慮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所有的消極思想渣滓最後必將宣告絕望,從此就不會再充塞你的腦海了。這時,你的心靈必將永遠安愉平靜。
生活是水,寬容是杯
世上有無數的人在等待別人的寬容。寬容的受益人不隻是被寬容者,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我們遠離嫉妒與怨恨,就是遠離痛苦、心碎、絕望、憤怒和傷害。寬恕他人的過錯,寬容他人的無意冒犯,寬容他人的缺點與不足,同時也寬容自己,把最好的留給了自己!
有一天,一個強盜突然闖進禪院,向七裏禪師搶劫:“快把錢拿出來,不然就要你的老命!”七裏禪師指指木櫃說:“錢在抽屜裏,你自己拿吧,但請留下一點給我買食物。”強盜得手後正要逃走,七裏禪師卻把他叫住,“收了別人的東西應該說聲謝謝才對啊!”強盜扭頭隨便說了句“謝謝”便頭也不回地跑了……
後來,這個強盜被捕了,衙差把他帶到七裏禪師麵前:“他交代曾搶劫過你的錢,是嗎?”七裏禪師說:“他沒有向我搶,錢是我自願給他的,再說,他也謝過我了。”
這個人服刑期滿之後,立刻來叩見七裏禪師,真誠地懇求禪師收他為徒。七裏禪師虛懷若穀的“寬容之心”,使強盜那邪惡的心靈在瞬間得到了菩提和淨化,最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什麼是寬容?漢語詞典上說:寬容就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意思是說,對別人的傷害不計較和追究。而從《大英百科全書》見到的“寬容”一詞的出處和原本的解釋發現,中國人對“寬容”一詞的理解和解釋,比西方卻不寬容了許多。《大英百科全書》上寫道:“寬容”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對不同於自己或傳統觀點的見解能耐心公正地容忍。
寬容的確是一種美德。溫暖的寬容也的確讓人難忘。不妨讓我們看兩個例子。公共汽車上人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趕緊紅著臉道歉說:“對不起,踩著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應該由我來說對不起,我的腳長得也太不苗條了。”哄的一聲,車廂裏立刻響起了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對優雅風趣的男士的讚美。而且,身臨其境的人們也不會懷疑,這美麗的寬容將會給女士留下一個永遠難忘的美好印象。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鋪著木地板的商店裏,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卻說:“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於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燦爛。而且,既然老板的熱心打動了她,她也就立刻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後才離開了這裏。
是的,這就是寬容——它甜美、它溫馨、它親切、它明亮、它是陽光,誰又能拒絕陽光呢!
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的一次大選中落選了。他是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對於他來說,落選當然是件極狼狽的事,但他卻極坦然。當時,他正在自家的遊泳池裏遊泳,是秘書氣喘籲籲地跑來告訴他:“不好!丘吉爾先生,您落選了!”不料丘吉爾卻爽然一笑說:“好極了!這說明我們勝利了!我們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勝利了,難道不值得慶賀?朋友勞駕,把毛巾遞給我,我該上來了!”
真佩服丘吉爾,那麼從容,那麼理智,隻一句話,就成功地再現了一種極豁達大度極寬厚的大政治家的風範!
還有一次,在一次酒會上,一個女政敵高舉酒杯走向丘吉爾,並指了指丘吉爾的酒杯,說:“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會在您的酒裏投毒!”顯然,這是一句滿懷仇恨的挑釁,但丘吉爾笑了笑,挺友好地說:“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飲而盡!”妙!果然是從容不迫。不是嗎?既然您的那句話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來個假定。於是就這麼一個假定,也就給了對方一個極寬容的印象,並給了人們一個極重要的啟示——原來,你死我活的廝殺既可做刀光劍影狀,更可以做滿麵春風狀。
曾有一位老人為寬容寫了一首詩,他稱讚:寬容是蔚藍的大海,納百川而清澈明淨;寬容是高闊的天空,懷天下而不記仇恨怨憤;寬容是燦爛的陽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風;寬容是延續生命,生命的輝煌也隻有閃爍的一瞬;寬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語寬容,雨露繽紛,一生寬容,心係乾坤。
擁有“瓦倫達心態”
“忘我”是一種工作態度,但在現代社會,這已經成了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眾多的誘惑和應酬讓人們很難把所有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中,更別說達到“忘我”的地步。然而,渴望成功的職場中人都會把“忘我”作為對自己的要求之一。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瓦倫達心態”,即專注於工作而不在乎產生的負麵影響,這種心態對於欲成大事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你在工作時,也要善於進入“瓦倫達心態”。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隻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後來,人們就把瓦倫達以前那種專心致誌做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的意義,不患得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那麼怎麼樣才能迅速進入“瓦倫達心態”呢?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行動起來。當你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盡管可能還有不確定的因素,但必須行動起來。一旦行動起來,就不要總是去想後果。因為,隻要你的方法是正確的,方向是正確的,那就不會差得太多。否則,總是考慮後果,就必然影響你的投入程度,導致顧此失彼、猶豫不決。所以,讓自己迅速進入“瓦倫達心態”,逼上梁山,背水一戰,隻有一條路走到黑,這樣才容易成功。
19世紀英國有位叫約翰的船舶大王,他在創業之初曾以收拾別人丟棄的菜為業。他每天將別人丟掉的菜葉洗幹淨,加鹽做成醬菜賣給貧苦的勞工。當時許多親戚和朋友都看不起他,認為他無異於喪失了尊嚴和追求的乞丐,認為他有意義的人生就此戛然而止了,將在碌碌無為和渾渾噩噩中度過餘生,並極有可能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因為很少有女孩子會願意嫁給一個乞丐般的男子。然而,約翰並沒有被他人的輿論所嚇倒,別人越輕視他,他幹得越起勁。後來,他不斷改進醬菜的味道,成了規模很大的醬菜批發商,在積累了一定資本後向船業發展,最後逐漸成為船舶大王。
行動中的“瓦倫達心態”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使人更易通往成功呢?這是因為行動中的“瓦倫達心態”使人心中眼中隻有目標,這樣就使人不會左顧右盼,以直線的方式直奔目標。
在工作中,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思前顧後的人,那麼請你將思考轉移到行動之前,多對工作進行全盤的考慮和綜合的權衡。當這個過程完成,你已決定去做這件事的時候,那麼,請你務必理清思想上的雜念,盡快進入“瓦倫達心態”,全身心地去迎接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