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社區黨、政班子成員總共隻有5人,他們以全身心地傾情益華裏的奉獻精神,統管著全社區人的思想和物業工作等方方麵麵、大大小小、家家戶戶的複雜而繁重的工作,且管理得井然有序、業績斐然,實在不易!
該社區有居民1665戶、5126人,有黨員34名,分成兩個黨小組,另有在職黨員居民457名。這些居民和黨員廣布於益華裏社區所轄的福源裏、富源裏、富源裏別墅、鑫苑裏、善明南裏等55棟樓和199個別墅。居住的分散,給黨員的管理和活動造成了諸多不便。難能可貴的是:精幹的黨支部一班人,用親民為民、共襄盛舉、排難拚進、誓創一流的一個個行之有效的舉措,架起了每個黨員與組織之間的連心橋,也密切了群眾與黨的血肉聯係,從而維護和促進了社會穩定。這些成功的舉措,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建章立製。製定、公示並恪守學習製度、例會製度、考勤製度、“三會一課”製度、黨員責任區製度等。
二是通過平時的宣傳櫥窗、黨日的電化教育和外出參觀平津戰役紀念舘等活動,加強對社區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充分發揮其先鋒模範作用。在去年抗擊SARS鬥爭中,社區黨支書勇率一班人衝鋒在前,堅持天天消毒、巡邏、排查、發宣傳材料,帶動了廣大黨員和居民,他們自覺做好本樓門防治工作,黨支部還組織45名社區黨員和在職幹部,負責監測外來人員及每天測量本樓洞居民體溫,為防治SARS做出了貢獻;組織和號召黨員帶頭,在社區內開展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鄰裏團結、互相幫助樹新風活動,到年終,黨支部表彰文明樓棟、文明居民、好兒媳、好兒童。
三是主動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開展文明共建活動。他們開創性地與南華房產開發所、頭道溝村、區婦幼保健院、南環路派出所、南華中學等7個黨支部及兩名德高望重老黨員,共同發起創建文明社區倡議書。通過倡議活動,使各單位都積極為社區文明建設做奉獻,而且關係更協調了,事情更好辦了,群眾也更擁護了!譬如,婦幼保健院為社區80名老人和72名婦女免費做了體檢;社區與頭道溝村就結合部的計劃生育工作互通信息,共同管理,避免了計劃外生育;與南華中學簽定了共建文明社區協議書,其中包括由“益華”負責協調學校與周邊單位的關係,並作為該校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踐的基地,學校負責建設共青團文明示範街等10項內容;負責承建“益華”的南華房產開發所,在市勞模、區人大常委李厚龍的領導下,在社區辦公地點、公共設施等方麵,默默做出了諸多奉獻,並主動承擔資金缺口,毅然承攬了麵積達491平方米的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建設,而今早已交付使用。
四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居民喜聞樂見的健康活動。以2003年為例,組織了團員、青年參加的“知史明誌跟黨走”的知識競賽;在“三·八”組織49名婦女和黨員代表參觀市自然博物館;“七·一”組織黨員和部分居民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先後舉辦書畫、剪紙、攝影展和象棋比賽、健康講座等活動;與社區建設單位共同舉辦了兩場“益華之夜”大型消夏文藝晚會,放電影6場次,累計觀眾達8600人次。
五是傾情為弱勢群體服務。黨支部的口號是:“扶貧助殘是我們的責任——決不讓咱社區的任何困難家庭過不去!”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比如,畢宗玉夫婦雙雙下崗,丈夫半身不遂,藥費多達近4萬元,女兒正在上大學,家境特困,在剛入冬時,劉炳寅書記自己掏錢買了200斤大白菜送去,春節前居委會又帶著米麵去看望,並為其減免了物業費、取暖費,還幫辦了享受低保待遇的手續;對婆婆癱瘓在床、丈夫因病失去勞動能力的韓家文一家,黨支部和居委會同誌多次前去慰問,並及時幫助辦理了低保。隻要一發現社區的困難家庭,黨支部和居委會的同誌就會隨時登門,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