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號稱華夏祖脈,神州天柱,數百年卻少有修真練道之士,究其因由是昆侖遠在西垂,不為世人所知罷了。實際上到了近代,昆侖山上仍有真正的修真之士,不過這些世人眼中的仙神卻不會輕易顯露人間,因為昆侖靈氣非世間可比,真正的修士自然不會下山。隻是到了現代,科技使凡夫俗子有了登臨昆侖絕頂之力,昆侖靈氣逸散,昆侖真修隻好入世修行,卻最終逐漸歸於平凡,淪為凡俗之流,數代之後,能傳下一丁半點的玄門法術已是難得。但是還是有極少的昆侖修士在塵世傳下道統,縱使修真不成卻不至絕了先輩法脈,我們說的李。道士便是一例。
李道士的名字無人知曉,他也從來不告訴別人名字,用他的話說:名字是凡人所用,我們修道之人有道號便可。但是他也沒個道號,隻因他說自己姓李,人們便隻好叫他李道士。李道士有個徒弟,卻是有名有姓有道號的,李道士對於這個徒弟可謂盡了十二分的心力,因為這個徒弟極有天分,自幼習文練武,無論是道家經典,琴棋書畫,醫藥星相,拳腳武藝沒有不通的。在李道士所在的龍虎山地界,道士不少,像李道士這徒弟一般的文武全才僅此一例。也是因為如此,許多人對李道士這徒弟都十分好奇,想方設法打聽是何來曆。李道士也不瞞著,無論誰打聽都說:小徒是孤兒,父母早年死於災荒,是京城人,是老道早年雲遊時收養的,如今起個名字叫軒轅問仙,道號喚作淩雲子。李道士如此一說,來打聽的多半就不會再問,也有好事的會多問兩句:為什麼不叫他隨你姓氏,又為什麼你自己無名無號,卻給徒弟起的名號齊全。李道士這時便回答:徒弟修的是黃庭道聖經,承襲黃帝老祖宗的道統,自然要以軒轅為姓,而且徒兒自幼無有父母,性格敏感,自然是要與一般人無有二至才好,否則徒弟覺得自己是孤兒才少了名號,怪罪我這師傅,豈不是冤枉了我,傷了徒弟的心。這一套說辭是對外人說的,軒轅問仙卻有自己的想法。
軒轅問仙看來,師傅純粹是想修仙想瘋了,而且是因為修仙無望便將全部希望放在自己身上。看看給自己起的名字,道號,問仙,淩雲,分明是赤裸裸的告訴別人我徒弟是要淩雲飛升的。軒轅問仙從小便跟著李道士修行練氣之道,到了十歲時又開始修行黃帝飛升圖,到了如今二十歲的年紀已是修行界少有的高手了,這讓李道士認定軒轅問仙有成仙之姿,李道士曾對問仙說過,如今雖是靈氣匱乏,修行有成之士亦可有三甲子的陽壽,隻是能勇猛精進的隻有十歲到四十歲這三十年的時光。若是能在四十歲前修行黃帝飛升圖大成,便有飛升之望。這番話問仙一直沒忘,卻也沒想到自己僅僅二十歲便達成了修行黃帝飛升圖大成的目標。雖然達成師傅說的飛升有望的標準,軒轅問仙卻沒有想著告訴師傅,因為他認為自己因為修行有成而展現出異於常人的稟賦已是神奇非常,成仙了道實在是無稽之談。
有道是世事無常,李道士不知徒弟修行已成,深入南疆之地為徒弟去尋千年的靈芝增進修行,卻不意身染毒障,強撐著回到龍虎山,將靈芝交給問仙,囑托道:仙兒能修行有成,便是完成師傅的遺憾,師傅死而無怨。問仙麵對垂死的師傅,含淚說著:我已經修行黃帝飛升圖有成,隻是求仙之事縹緲,故而未曾告訴師傅,不想為師傅找來此禍,都是徒兒不好。誰知李道士聞言大喜道:甚好,甚好,仙兒將雙掌遞過來。問仙依言而行,卻猛然感到一股大力吸住雙手,原來是李道士用醍醐灌頂之法將自己百年功力傳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