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淩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鐵門(烏茲別克斯坦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玄奘西行路線圖
曆史背景大體就是李世民剛剛當上皇帝,而此時唐朝的統治還不很穩固,常常受到西邊突厥人的騷擾,因為國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就隻能以守為攻,嚴厲限製與西域各國的交流,因此唐玄奘在第一次申請出國的時候被官府以邊境不安為理由拒絕,後來他又申請了多次都被拒絕.於是就偷渡出境,接下來的過程和一樓的朋友說的差不多.
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印度(當時稱為天竺),在那爛陀寺潛心學習佛法,經過了十幾年的學習,對大乘佛教已經是非常的熟練了,那爛陀寺的僧人和他辯論佛法,沒有人能勝過他,於是玄奘準備歸國,印度國王對他盛情挽留,但是在玄奘的一再堅持下,終於回到了大唐.
回到唐朝之後,玄奘受到了唐王室的熱烈歡迎,唐太宗接見了他,勸他還俗,並且許之以高官厚爵,但玄奘不為所動,隻是要求皇帝能為他安排一個地方,可以讓他翻譯從西域以及印度帶回來的佛經,於是唐太宗便讓他在大慈恩寺擔任住持並從事翻譯經書的工作,並下詔書調派全國著名的僧人協助玄奘譯經,這些僧人中就有與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譜出一曲動人的愛情悲劇的辯機和尚.玄奘一邊翻譯經書一邊撰寫了《大唐西域記》,把西域的地理習俗風土民情作了詳細介紹,為後來唐朝對西域的幾次用兵,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
在辯機與高陽公主事發之後,辯機被腰斬,愛徒的突然死去對玄奘產生了很大的負麵影響,雖然表麵上仍然專心從事翻譯工作,但是不論從精神上還是體力上都漸漸衰弱下去,在翻譯工作與《大唐西域記》的編寫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在人們讚頌他翻譯佛經無量功德時,玄奘也走向了他生命的尾聲.
玄奘圓寂後,出殯那天,唐太宗為之舉哀,長安萬人空巷來禮送這位為了自己理想奮鬥了一生的大和尚
關於玄類到印度去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探險旅行,中國的讀者多是從《西遊記》這部著名的神魔小說中了解到的,特別是富有想象力的作家吳承恩塑造了唐僧的法力無邊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把玄奘到西天取經的旅程賦予神秘的色彩。隻是現實中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相去甚遠,旅行中的經曆更是大相徑庭,但是從《西遊記》的問世以及其曆久不衰的影響也可看出,玄奘當年赴印度旅行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絕不亞於20世紀阿波羅的登月旅行,或者探險號飛船的宇宙探險。
玄奘是隋末唐初人,602年生於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縣緱氏鎮)一個官吏家庭。他本名叫陳禕,12歲隨兄長陳素在洛陽淨土寺出家,法名為玄奘,因他是唐代有名的和尚,後來稱他唐僧,又尊稱三藏法師。
唐初,佛教內部派別甚多,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和解釋分歧甚大,長期爭論不休。玄奘為了鑽研佛經,和他的兄長捷和尚(陳素法名)曾到河南、四川、陝西、湖北、河北等地,向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高僧請教,成為國內有名的佛學家。但他仍深感要改變佛教界眾說紛紜的局麵,必須到佛家發祥地——印度去取得佛教經典。
由於唐初國內政局並不穩定,邊境也不安寧。尤其是西北邊境時常受到突厥族的騷擾,朝廷嚴厲限製百姓出境。玄奘曾向朝廷申請出國,到印度研究佛學,在這種情形下未能獲得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