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衝過額古訥河5(1 / 2)

大清鹹豐七年,十月。大清武衛軍號稱十萬大軍悍然越過中俄邊境線——額爾古訥河,突入俄軍東線疆域。武衛軍以三個騎兵團為先導,在尼布楚當地牧民的帶領之下,迅速占領被沙俄占據了百餘的尼布楚地區。

消息傳回俄國首都聖彼德堡。沙皇振驚,俄國振驚,歐洲振驚。驚慌的沙皇連夜從西線調遣大軍十萬赴援東線戰場。自英法俄土在克裏米亞大戰一場之後,俄國戰敗。因為害怕土耳其與英****再次向俄國本土進攻,沙皇將整個俄國的兵力都部署在了俄國西部。

然而原本信心滿滿的亞曆山大一世卻沒有想到,俄羅斯帝國的五萬精銳步兵在與英法聯軍的配合之後,仍被清軍打得一敗塗地,全軍覆滅。最後僅存的一千餘殘兵敗將也被清軍衝過邊境線在西伯利曆亞地區全部俘獲。

俄國接連大敗,國內局勢已經動蕩難安。沙皇皇室的統治已搖搖欲墜。整個俄國的經濟麵臨著全麵崩潰的危機。如此情況下,明知道經濟吃緊的情況下,沙皇仍不得不全麵向西線調兵,將西線防線的一半兵力緊急調往動蕩不安的首都聖彼德堡以及被清軍深入了數百公裏的東線戰場。希望借此暫時壓服住國內越來越激烈的農奴爆動,以及新興的資產階級接連不斷的起義。

而此時因為遠東戰片一敗塗地的英法兩國正麵對著一發不可收拾的國內****,正自焦頭料額,根本無暇理會俄國的國內局勢。但畢竟三國在遠東戰征之時,都是盟友,並且三國都為歐洲大國。任由清軍在俄國境內肆略而置之不理,必將影響英法兩國在歐的強勢地位。於是兩國在俄國不斷得求援請求之下,勉強發出聲明,希望中俄國兩暫時止兵罷戰,以大局為重。

而就是英法兩國向大清發出聲明,並開始在國內冒著與強烈人民間抗議之聲準備出兵協助俄國擊退俄國境內的清軍的時候,邊鄰法國的德國第二天就在歐洲向各國發表聲言,稱中德互為一體,即將在各項領域內開展合作。並聲言,中俄糾分是兩國之間的糾紛,大清的友好合作夥伴,不希望看到有第三方的勢介入到兩國的糾分當去。

德國這份聲言的言下之意便是如果英法兩國介入到中俄的戰爭之中去,德國將保留對他的“友好合作夥伴”——大清的協助。在德國人看來,大清能同時戰勝以英法俄三國組成的強大聯盟大軍,確實是一個值得拉攏的強大存在。何況,大清的皇帝陛下僅隻是希望德國在中俄發生大規模戰爭之時在歐洲發表一份聲明,在道義上支持一下他的友好夥伴。

這一並不需要德國付出多少代價的支持,夠令德國得到一個強大的朋友,實在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更何況大清既然能在本國打敗三國聯軍數十萬大軍,這次的向俄國動武未必沒有再次勝利的可能,英法兩國早在大清的領土之上就吃了大虧,損失了十幾萬大軍。國內局勢越來越不穩。這樣自己還一身腥的兩個大清的手下敗將,能夠給俄國提供多大的幫助還是未知之數。因此德國人麵對歐洲,特別英法的驚愕之情之時,仍是有峙無恐的樣子。

德國發表聲明,支持大清向俄國開戰,英法兩國頓時愣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德國找上了大清這個遠東強援。而有了德國人的支持,原本就對向俄國派兵,抗擊突放俄國的清軍強烈反對的英法國民,頓時反對之聲更加響亮起來。兩國政府在國民一片咒罵聲之聲,將對俄國的軍事支援隻得暫時擱淺罷論了。

而得不到英法支援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在一片國內動蕩之中,隻得勉強湊起十萬俄軍從西線開往西伯利亞阻擊清軍。

可是從俄軍的西線開往遙遠的東方,路途實在太遠了。還沒等到俄軍到達西個利亞,早就在這裏燒殺搶掠了一翻的清軍,已經高奏凱歌地向回撤退了。畢竟俄國的是個大國。領地縱深較之大清有過之而無不及。十萬清軍撒在俄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之內,便如一把細沙撒入了大海,頓時難見蹤影。

再說鹹豐並沒有要向俄國全麵開戰的意思。讓僧格林沁衝過額爾古訥河,越過原來的中俄邊境,也隻是為了振攝一下,西方那些賊心不死的歐洲。讓他們看看,大清並不是隻會一味地向人妥協。並不隻會一味的以德報怨。

十月中旬,得到僧格林沁將俄軍殘餘的一千餘名敗兵追到之後,鹹豐當即下令武衛軍三個師全麵後撤至尼布楚地區休整,並在此駐紮,再不向後退一步了。

這一次僧格林沁可謂是滿載而歸了。受到鹹豐有意無意地暗示之下,名為追擊俄軍殘的武衛軍三個師,在俄國境內大肆搜捕俄國居民。凡是看到頭發膚色與大清人不一樣的人,武衛軍便會衝上去毫不猶豫地將之抓起,冠之以俄軍侵略軍的罪名,丟進大隊俘虜當中,抓回黑龍江的俄軍戰俘虜營。

武衛軍退入尼布楚之時,除了那一千餘名俄軍殘兵之外,竟連俄國婦女兒童,地方治安部隊的成員在內抓獲了俄軍“俘虜”一萬餘人。其餘的財物,糧草等更是不計其數。將個僧格林沁高興得什麼似的。

一直對於石達開俘虜了英法聯軍七萬餘人,而自己則隻俘虜了俄軍三萬餘人不服氣的僧格林沁,在回來的路上滿臉紅光地向手下的三員大將哈哈大笑的讚揚三師的將士這次幹得太漂亮了。大大的為武衛軍爭回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