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導火線(2 / 2)

隨後,大清內閣擬定了西藏善後條例。除了必須廢除農奴製度以外,西藏的自治基本上與外蒙古相似。自此之後,西藏將有三十年的自治時期。朝廷仍在西藏設定駐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務,以及外交問題。

鹹豐二十五年年初,當大清百姓都沉靜在新的一年時光開始的喜悅之中的時候,歐洲的局勢再次發生了大的動蕩。1874年,當世界經濟危機的尾聲還未消退的時候,世界各國受到了巨大損失之後,急需找到一個發泄口,來宣泄國民們心中的不滿以及政府對於財政的彌補,而戰爭是最好也是最快的辦法。

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原本如一潭死水的世界局勢有了新的改變。於1871年徹底統一了的德國,對於世界的利益分配感到巨大的滿,開始聯合奧凶以及意大利向歐洲,甚至世界的霸主地位伸出了雙手。

而不甘心就範的歐洲老牌帝國法國,一方麵對於第二次普法戰爭的失敗感到恥辱,急於從德國拿回自己失去的東西,以及打擊德國的擴張,同樣與俄國聯盟,從兩麵對德國形成威脅。而歐洲的老霸主英國,擔心自己的霸主地位真的會被強勢的德國所取代,放棄了一慣的孤立政策,也與法俄達成了協議,結成了協約三國。

兩大歐軍事集團的形成,使歐洲的局勢變得緊張萬分。但是由於各國都仍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雖然各自都在大肆擴軍備戰,但仍然沒有開戰的意思。德國的統一雖然使自身強大起來,但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原因,想要發動戰爭,他必須要考慮到自己本地將受到法俄兩麵夾擊的劣勢。

而老牌霸主英國,因為其自身在經濟危機的動蕩之後急於恢複國力,其內心並不想打這場戰爭,於是英國雖然與法俄結盟,卻一再洲走於雙方周圍,豈圖說服雙方和平解決衝突。歐洲本土的寧靜並不代表,世界其他地方也能如此。

1874年,歐洲法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事情的發展已經從兩國的軍備競爭發展到了殖民地利益的爭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第一次摩洛哥危機提前三十年爆發了。1874年,法國為了爭取英國的幫助與承認,與英國簽定協議,承諾不幹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而做為回報,英國則承認了法國在摩洛哥的殖民地利益。

摩洛哥北臨地中海,西接大西洋。它的重要港口丹吉爾扼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門戶直布羅陀海峽,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了扼製德國的擴張,法國希望能夠控製摩洛哥,使德無法在地中海活動。

英法兩國的這一做法,深深地觸動了德國在摩洛哥的殖民地利益。德國當即便給予了強烈的抗議。但是可想而知,德國的這種抗議有多大的效國。鹹豐二十五年年初,法國公然要求摩洛哥的蘇丹,必須在法國的監控之下“改革“,豈圖徹底將摩變成法國的“保護國“。

德國自然不會坐視法國的陰謀得逞。三月底,德國威廉一世大帝訪問了摩洛哥的丹吉爾城,宣稱要維護摩洛哥的獨立,稱列強在摩洛哥的各種權利一律平等,並要求參與了1880年的《馬德裏條約》的各國,一起將摩洛哥問題提交國際會議討論。另外,強硬的法國首相將帶著戰爭威脅的召會發給了法國,以此為威脅。

法國外長同樣采取了強硬態度,寸步不讓,並且法國還得到了英國的支持。歐洲局勢頓時緊張萬分。但是英國人對於戰爭並不希望出現,因此,最後,英國還是建議法國答應德國的求,召會國際會議。

同時,法國同樣對此持有兩國觀點。許多法國人,不希望戰爭的出現,害怕法國的強硬會激怒德國,並且向法國開戰。五月,法國國會發生爭吵,強硬的外長德爾卡塞被迫下台。法德談判繼續進行。

七月,應德國的邀請,《馬德裏條約》的各國參加了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但由於在會議會,法國得到了英、俄兩大強國的支持,會議結果,最終還是簽定了有利於法國的條約。雖然會議承認了摩洛哥的獨立,卻同時承認了法國與西班牙在摩的警察控製權。

對此德國雖然感到非常的不滿,但是介於英法俄三國的強勢,隻能暫時隱忍。但也這同樣讓德國更加不滿世界利益的分配,第一次摩洛哥危機,法國雖然取得的勝利,但是卻在隱隱之中,為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插上了一根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