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當年德國人占領了馬來半島之後,立即就想將打掌伸向美國人的殖民地菲律賓,若沒有大清政府從中調和,菲律賓也許現就要姓德,而非姓美了。一係列的證據都表明,菲律賓海域的偷襲是美國人暗中搞得鬼。
美國人振怒了,不是因為他們的艦隊擊沉了英法聯軍的戰艦,而是因為菲律賓海軍沒有經過國會的同意就私與大清政府締結的某種同盟,使得美國政府現在在外交上陷入了完全的被動之中。
搞得現在英法兩國的駐美大使都不再找美國的議員們喝茶聊天了,見了麵跟仇人相見似的,冷漠無情,哼聲而過。可是美國駐菲律賓總督史密斯,他也覺得冤得慌啊。他在總督府內高聲咆哮:我到底做什麼了?不過是救了幾千英法海軍的士兵而已,有必要搞得像自己就是凶手一樣嗎?
為了盡快澄清事實的真像,史密斯跑到了醫院裏,將那些躺在醫院裏還沒有全逾的英法海軍士兵拉了出來,組織召開了一個大型的記者招待會。他讓這些被自己救起來的英法士兵們親口向記者們說出海戰的經過。
最後雖然所有的記者振驚於大清政府擁了如此可怕的潛艇部隊,但是仍有一小部分記者覺得這些英法士兵可能是在美國人的威逼之下,才不得不為美國人“澄清”事實的。因此他們覺得事實的可靠有待查清,才敢相信。
不管怎麼樣,英法士兵的澄清,還是讓美國人得以洗清了自身的清白。英法兩國將矛頭指向了大清政府,但是自己偷襲人家的海軍基地在先,又打沉了人家的一艘巡洋艦。現在自己的聯合艦隊被人家的潛艇部隊全部擊沉了,也沒有什麼話可說,唯有馬上想辦法挽回自己的劣勢。
大清遠海作戰潛艇的出現給英國人敲響了警鍾。聯合艦隊的沉沒讓英國人徹底的意識到了自己在海中的霸權正在受到大清政府的挑戰。在美國人讓英法士兵出麵澄清了自己的“冤屈”之後,大清政府於當天發表了聲明,對聯合艦隊的沉沒表示負責,並且在大清各大報紙之上刊登了大清潛艇部隊的巨大勝利——零比十五,完勝!!!
毫不留情地將英國人原本就變得脆弱的神經擊得粉碎。大清政府對菲律賓海戰負責之後,便出言強烈表示,對英法聯合艦隊偷襲我海軍基地的事情要堅絕給予還擊。
這下英國人知道事情鬧大了,現在印度的起義還沒有平息,新加坡的印度洋派遣隊就餘下了幾艘小型的戰艦,以及各式的補給艦支,根本沒有能力與大清的海軍艦隊相抗衡,而為了盡快平息印度人的起義,他們又無法再向新加坡派遣援軍了。左右為難之下,英國人丟下了法國人,獨自將新加坡的幾艘戰艦也撤回了印度洋。
在英國人看來,反正這幾艘戰艦無法再威脅到大清海軍了,不如留著給印度的平叛大軍,還能有點用處。要是留在新加坡,沒來由地給大清的海軍艦當了耙子,那就劃不來了。法國人的戰艦在菲律賓海戰之中全軍覆沒了,在太平洋上根本就沒有海上勢力了。在英國人撤退之後,法國人隻得龜縮在泰國內陸地區,眼睜睜地看著大清的海軍在孟加拉灣裏逍遙。
鹹豐二十五年十一月,法國政府宣布,在確保了法國在泰國的利益絕對的安全之下,法國決定退出中英兩國的衝突。這也是法國人的無奈之舉,但是沒了海軍,法軍也隻能在岸上瞅瞅大清海軍的戰艦,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現在退出,沒準還能讓泰的利益“賣”個好價錢,如果等到大政府達到目的之後,將戰艦拉到孟加拉灣,一頓亂轟之下,法國人那就連塊銅板都得不到了。他們可沒有幼稚到以為大清政府取得了新加坡的控製權之後,會讓法國人繼續在泰加呆下去。
十一月英國人將海軍撤出了新加坡,卻在岸上對反英的新加坡華地起義軍采取了更加激烈的進攻。宋義軍等人被英國的犀利的攻勢,打得連連後退,最後不得不在新加坡的一個小村莊組織防禦。
這裏離得大海很近,他們的身後便是大海,起義軍已經沒有退路可言了。麵對英國與當地土兵的強轟硬攻,起義將士與百姓不屈不饒,將英軍的進攻一次又一次的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