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醫生還說,如果想早期發現腫瘤,要經常進行定期檢查。實際上不僅僅是鼻咽部,全身都是這樣的,通過篩查,可以早期發現。
原來,此前的我就是抱著僥幸的心理,隻以為是炎症,而沒有進行腫瘤篩查。腫瘤醫生又說,所謂生病早期就是指病人還沒有形成症狀,但是局部已經有了癌症病灶的時候。比如我,局部有反應——淋巴腫大。這個時候,不能僅僅靠在淋巴上取活檢,而要對整個頭頸部做全麵的篩查,特別要做鼻咽鏡的檢查,是很容易早期發現病灶的。
如果兩年前我做了這樣的篩查檢查,估計早就發現了腫瘤。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療效果一定會更好,可現在是不是發現得太晚了?我不知道。
此刻,我除了後悔,還是後悔,可是後悔有什麼用?
眼前是川流不息、進出北京西站的人群。
人群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經消瘦但激情蕩漾的笑臉。十多年前,年少輕狂的我,放棄了浪漫的愛情出來闖蕩,我放下羞澀、怯懦,滿懷憧憬地拖著簡單的行李來到這座城市。一頭鄉土氣息濃烈的長發,在西站北廣場獵獵風雪中飛舞。一股勃勃朝氣,沒有半點畏縮。一輛黃色麵的,把我拉到了新街口外大街,從此,我開始“北漂”。
醫生囑托,病友須知——鼻咽癌怎麼被誤診的
1.鼻塞:鼻咽部腫瘤長大後,向前突入後鼻孔時,就會堵塞鼻腔,從而引起鼻塞。可能大多數人會以為是感冒或鼻炎引起的。
2.耳鳴耳悶:鼻咽和耳之間有一條管腔相連,稱為咽鼓管。當鼻咽出現腫瘤浸潤、壓迫到咽鼓管開口時,就會導致耳堵塞感、耳鳴,甚至聽力下降,這也是不少患者的首發症狀。而當我耳鳴耳悶的時候,卻跑去醫院做了個簡單的“掏耳朵”檢查。
3.回吸性涕血:我是在清晨洗漱過程中,用力回吸鼻涕時發現帶血的現象的,有時我還會從口中回吸出帶血的鼻涕。醫生說,這一般是由於腫瘤表麵黏膜發生潰破、感染所致。而在此之前,我這一症狀被誤認為是“上火”或天氣幹燥引起的,耽誤了診治。
4.麵部症狀:腫瘤壓迫三叉神經後會出現麵部麻木、吞咽困難、說話咬字不清等情況。醫生說,不少患者會誤以為是神經問題因而去神經科就診。
5.持續頭痛:常表現為持續性偏於一側的頭痛。醫生說,這是腫瘤侵犯顱內,導致腦水腫以及顱內高壓引起的。頭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痛,又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釋的,應該先排除鼻咽癌的可能,以免耽誤治療。
6.眼部症狀:由於支配眼球活動的神經多從鼻咽部前上方經過,當病灶壓迫這些神經時,就可能會造成複視(即看東西有重影、眼球外展活動受限等症狀)。如果到了這個時候,說明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7.頸部淋巴結腫大:資料表明,大約70%的鼻咽癌患者在就診時已經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症狀。有些患者甚至等淋巴結已經腫得像雞蛋大小才去就診,這其實是鼻咽癌已經轉移到頸部淋巴結的表現。我就屬於這種情況,而且我還沒有進行進一步的頭頸部篩查,當時誤以為是咽炎引起的淋巴腫大,結果耽誤了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