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海呀,我看你這小夥子挺有心路,又很任幹,是塊好材料——‘鐵不打不成具,玉不琢不成器’,你別光自己幹了,到咱村果木園當場長去吧,你這樣能為更多的人服務,自己也可得到鍛煉,將來還可發揮更大的作用!”
於是,劉春海帶著村派的15名婦女,向著京津公路以東的曠野荒窪,艱苦創業去了。
從坑塘翻上來的都是陰土,當年不能種樹,劉春海就創造性地帶領大家,在墊坡上先種向日葵,後種胡蘿卜,到秋末就出人意料地收獲葵花籽兒萬餘斤、胡蘿卜兩萬多斤,總共賣了萬餘元!這在當時來說的大喜訊,贏得了村民一片誇獎聲:
“春海年輕有為,人小誌氣大!”“想不到咱村還是藏龍臥虎的寶地——看著吧,這小春海啊,日後準能幹一番大事業!”
翌年一開春,村裏就派各企業出工300多人,由春海指揮,揮鍁掄鎬,分片包幹,轟轟烈烈地支持春海他們挖坑種樹——這你追我趕的歡快氣氛,很像大會戰、搞比賽的火熱場麵!到6月份,400多畝的樹苗,就都吐出了嫩綠的新芽……
村領導一看劉春海幹得這麼出色,又大得人心,就把難以為繼的村辦養雞場也歸他管。當時有6000隻青年雞,這裏外出不方便,土路難行,買飼料、喂養雞、清糞便、賣雞蛋等,隻有6個人管,劉春海既是統籌供、產、銷的場長,更是身先士卒的裝卸工——他整天思前想後又孜孜矻矻、腦體並用地緊張勞作,總有耗不盡的精神和用不完的體力!他那21年的黃金搭檔,現任村黨總支委員兼集團副總的張玉霞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的劉書記啊,他幹起工作來不要命!我從來沒聽他喊過累,也沒有見他服過輸。在從車上卸玉米、豆粕等飼料時,他那個子不高的肩膀上硬是扛著180斤的大麻袋,噔、噔、噔地運到幾十米遠的倉庫裏,他一趟接一趟地扛,一卸就是幾大車。在他眼裏,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和辦不成的事情——他簡直就是一個無堅不摧的金剛鑽兒!”
後來他們又自己育雛,使養雞規模擴大到2萬隻。年方26歲、富有實幹和創新精神的劉春海,也於1989年11月28日光榮入黨!
為降低生產成本,春海他們自己做雞飼料,先是自給自足,後來開始外銷,到1990年,又擴大了廠房,增加了設備,已能生產雞、鴨、魚、豬等多種優質高效飼料。此時,村裏還把魚塘交由春海負責。不斷進取的劉春海,隨著多種經營實力的增強,1995年又創建了萬頭仔豬繁育基地,並正式成立了天津雙街生態農業養殖公司,由他任總經理。到第二年,該公司已發展為擁有2萬隻雞場、萬畝魚池、400多畝果園和年產萬噸飼料、萬頭仔豬的大型綜合生態農業養殖公司,無論在規模、管理、信譽、經濟和社會效益等諸方麵,都在全市遙遙領先,劉春海的威名,也隨之遠揚!後來這個村辦公司,與日商合資成立了太陽食品有限公司,並發展成現在的以“太陽食品”,品牌為龍頭,以蛋雞養殖、飼料生產、蛋產品深加工為鏈條的產業集群,帶動了周邊千餘戶村民從事蛋雞飼養。北京奧運期間,“太陽食品”品牌的鮮蛋,更是被指定為奧運會專供產品。
劉春海肩負總經理重任之後,雖然家業大、頭緒多、更繁忙了,但生性勤快、好強的他,總是幹著指揮,隻要一有空,就帶頭參加體力勞動,他常說:
“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
他夙興夜寐地整天穿梭於這5個企業之間,哪裏的活兒髒、累、險,哪裏就有他靈巧、幹練的身影。這樣,他對全村的貢獻愈來愈大,威信自然也愈來愈高!由於黨心所向、眾望所歸,1997年1月28日,全村40多名黨員,一致選舉風華正茂的劉春海為村黨支部書記。猶如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的“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那樣,“一切聽從黨召喚”的劉春海,毅然迎難、走馬赴任了!
他剛上任,麵對的是百廢待興的“髒、亂、窮”攤子,聽到的是“積累難返”、“不能空手套白狼”等畏難之聲。這也難怪,因為村民們和世人習慣地認為:
“人窮誌短”——人窮是因,誌短是果;
可在劉春海眼裏卻正好相反,他的觀點是:
因為誌短,所以人窮——誌短是因,人窮是果!
他常向幹部、黨員和村民代表講:
“落後與先進是相對的、動態的、可轉化的。隻要發展思路正確,再有一股治窮致富的雄心壯誌,那就什幺人間奇跡都可創造出來——我們有了不斷創新的觀念和百折不撓的幹勁,定能一步步推進咱村日新月異地巨變!”
大家欣然接受了他這有理有據的開拓創新觀點。
然而談何容易,又應先從哪裏抓起?眼前的現實是,由於原有的8個村辦企業生產不景氣,村裏無錢,戶裏也窮,偷電情況嚴重,全村每月電費高達5.6萬元,成了村裏的一大負擔;還經常停電,村民意見很大。
“對,就從抓電入手!”早已深思熟慮的劉春海,斬釘截鐵地說。經過兩委商定:把各戶的電表一律挪到街裏電杆上,由村裏電工統一進行陽光管理、查表和收費,並實行嚴格的獎懲製度。這一來,徹底解開了暗箱操作的偷電死結,全村供電正常了,負擔也合理了。鄉親們滿意地說:
“這辦法對集體和各家都有利——春海的點子就是高!”
這告捷的初戰,博取了民心,但這畢竟隻是狠抓經濟大戰的前奏曲。
大戰的序幕尚未拉開,棘手的問題就接踵而至了。村辦企業改製後;普遍減員,不少人因失業無錢而著急,他們都找書記要工作。有的說:
“春海呀,你剛上任就搞改製,把我們改到家裏來了。我們沒事兒幹,就到你家吃飯去!”
他們接二連三地到辦公室找春海,在半道上截著他說,晚上還到家裏纏著他要班上。對此,他不急躁、不嫌煩,而是情愫殷殷地耐心解釋,親切地勸大家等一等。他想:
“關注民生,造福百姓,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所在——群眾利益無小事!我要想盡一切辦法,趕快解決這個關乎村民家庭生活的大難題!”
他通過占用本村土地的北辰開發區領導同誌,讓一部分村民去上班,暫時緩解了矛盾,但根本問題並未解決。真正全麵而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是在以下的“大戰”打響之後。
1999年,經春海書記多次找區開發區領導磋商,將尚欠2400萬元的征地補償金撥付給村。就這筆資金如何使用的問題,村兩委會進行了多次認真討論。多數人主張把錢分給村民,讓大夥兒高興、高興;也有的提出分一半,把另一半存到銀行拿利息,這樣村民歡喜還保險;想得更深、看得更遠的春海書記卻力排眾議,他用有理有據的分析和判斷,循循善誘地說服了大家。他以“領先一步,勝人一籌”的機遇觀,決定憑借依托毗鄰經濟開發區這一優勢,用土地補償金和銀行貸款買地蓋廠房,築巢引鳳,建立一座占地120畝的工業園,工業園隨建設隨招商,因為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招商工作進展順利,僅一年,就引進了法、日、韓、意等8家中外企業安家落戶,吸引外資1000多萬美元、內資1500多萬元,年租金收入580萬元——劉春海的正確決策,使雙街村史無前例地淘到了“第一桶金”,初步有了原始積累,為其後的更大發展打下了基礎,準備了條件。就這樣,劉春海靠自力更生、滾動發展之策,以變魔術般的高超之舉,創出了一個個令世人驚歎的奇跡!
商場如戰場。《孫子兵法·謀攻篇》講:“上兵伐謀”,意思是:用兵作戰的上策,是使用智謀——劉春海在強村富民中出奇製勝的法寶,就正是如此!
2000年初,善於審時度勢的劉春海,緊緊抓住雙街鎮納入天津市小城鎮建設整體規劃八大組團的有利契機,適時成立了雙盈房地產開發公司,先期投入1.5億元,於當年5月,開工建設全區第一個農民住宅小區“雙街新家園”,到2001年10月1日,一期工程的6棟樓房就建成了。但人們尚不認可,難以馬上售出,資金回不來,而當時,建材供應商催要材料費,民工回家過年也急需要錢,怎麼辦?為解決資金難題,劉春海白天緊張工作,晚上愁得睡不著,半夜獨自到工地轉……由於心裏急、說話多、睡覺少,他的眼睛紅腫、嘴也起皰了。但他既不畏葸困難,也不回避矛盾,而仍是以必勝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對大家講:
“民工兄弟們,我和全村人都感謝你們!關於工資,我們要千方百計地準時發給你們,請盡管放心!”
長於應對的他,及時將原來步步開發的原則進行調整,改成並旋即實施沿新家園西側順境路蓋了一溜門臉兒,春節前即全部售出,收入400萬元,以此還清了供應商的貨款,也讓所有民工,都歡歡喜喜、如願以償地回家團聚去了!春節後,民工如期歸來,工程順利進行……
此後,雙街村的各項工作全麵鋪開、整體推進,開始跨上快速發展的軌道。2004年,劉春海適應市場需求,卓有見識地打破地域、所有製和產業界限,隨機應變地將“造船出海”改為“借船出海”,及時地成立了雙街置業集團,以匪夷所思的大膽略,先後收購了河北區中彙大廈、大紅碗、精密鋼管廠、歐格自行車、中國船舶華北分公司等企業;還開發了650畝拓展區,成功地引進投資3000萬美元的頂津食品等一批大項目,這樣一來,村集體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萬元!
與此同時,情牽眾鄉親的劉春海,牢記並躬行胡錦濤總書記“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的重要指示,2006年,在縝密地調查研究基礎上,既大刀闊斧,又心細如發地開始搞舊村改造,以便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的住房條件。對這項關係全村家家戶戶、最複雜也最困難的重大工作,由於兩委班子行動一致,方法得當,工作深入,所以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紛呈的成功大劇——書後還將具體地仔細描繪!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上下同欲者勝。”劉春海統領的雙街村,就正是這樣一支能征善戰、排難奪勝的驍勇勁旅!倘若將這生機勃發、激流挺進的雙街,比作一個演奏著步步高的威風堂堂進行曲的大樂隊,那幺,文韜武略、善於應變的津門儒將劉春海,就是這個大樂隊出類拔萃的卓越指揮家,他像卡拉揚、小澤征爾那樣,以其整個身心,拚力專注、豪情飛揚地指揮若定;全樂隊男女老少等所有成員,則都凝神聚力地愛崗敬業各司其職,意氣風發地各展其才爭先創優——從而奏出了一曲曲起伏跌宕、旋律多彩,又和諧動聽、激人鬥誌的雄壯凱歌!
如今,80萬平方米的雙街新家園、雙街新城、雙街新邨、城際美景四個住宅小區,周邊配套建成了萬平方米的商業街、大型汽車城和銀行、郵局、醫院、超市等設施。這裏以環境優雅、路寬樓美、配套合理、價格適中等諸多亮點,倍受經營和消費者青睞,已有500多家商戶和5家汽車4S店安家落戶。
高瞻遠矚、慮及全局的劉春海,還把直通市中心的961和610兩路公交車,分別引進城際美景和上河城兩個居民小區,並各為其建起了占地7畝和5畝漂亮的終點站房。交通的便捷,縮短了城鄉的距離。這裏從早到晚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流不斷,笑語聲喧,堪與城裏的繁華鬧市媲美!
這豐富而鮮活的現實,形象而生動地詮釋著:富有超前意識的強村英傑劉春海之迅猛壯舉,在全市城鄉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真正是令人心慕手追地起到了火車頭的帶動和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
作為書記兼董事長劉春海的難能可貴之處是,他始終堅持物質、政治、精神“三個文明”一起抓,奮力把雙街建成了村強、民富,和諧、文明,健康、幸福的真正“新村之城”!在改革發展日益深入的今天,曆史的前行和文明的遞進,並非僅僅是指物質的繁榮與科技的發達,它還需要一個精神維度,也就是說,而對物質的滿目琳琅和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應當保持和增進身體的健康、內心的從容和生活的愉悅——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在讀研究生劉春海深諳此道,所以他一向注重教育、醫保和文體活動。
諸如,全體村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一般情況,醫藥費報銷比例為33%,大病可二次報銷,比例提高到80%;為了豐富村民的文體生活,村裏先後投入180萬元,建起了老年活動中心、圖書館、村民健身基地;2005年又以區文明村“五個一”建設為契機,投資新建了一座街心花園,並健全了村民學校、文化活動室、村示範街等配套設施;成立了靚麗文藝健身團、八極拳武術協會,創辦了“農家大舞台”,承辦了全國“雙街置業杯”武術大賽、天津市迎奧運舞獅花會、天津市“三下鄉”啟動儀式等大型社會活動,不斷拓展和提升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水平;為給村民和來此購房業主的孩子們,營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春海他們先後投資4000多萬元,興建了而積達5000平方米的花園式幼兒園和占地而積65畝的市級模範小學;八極拳傳人、本村居民鮑雅齊,自發組織了業餘的八極拳武術運動俱樂部,男女老少有200多人參加,每周在小學體育館活動四個晚上,對此,劉春海書記為身體力行地表示支持,一有時間,就到現場,有時在露天的月光下,有時於館內的燈光中,或赤手空拳單人練,或舞動刀槍搞對打,他都一招一式地認真同大夥兒一起練習——在他的帶動下,如今這個群體健身俱樂部辦得紅紅火火、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