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對世間任何事物,人們都有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在如此高雅和優惠的新樓竣工前,由於住慣了平房的農民們,一時看不出樓區的優勢,所以多數人都不買賬,竟然出現了漂亮的“皇帝女兒也愁嫁”的困窘景況。對此成竹在胸的春海他們,采取了兩手:一是請村民們親自去看、去比較、自己拿主意;二是擴大宣傳,借助社會力量,以外促內——這獨出心裁的兩手,果然大獲成功!
2001年10月1日,雙街新家園全部竣工、精彩亮相。
當晚,劉春海在小區中心花園策劃了一場大型文藝晚會。與其說是晚會,毋寧說是一次有著轟動效應的品牌營銷。在華燈普照、鑼鼓喧天、歡歌飄揚中,本村人爭先恐後地跑來了,鄰村鄉親們像趕廟會似的蜂擁而至,在武清區上班的完達山乳業公司的職工也聞訊趕來……他們欣賞晚會,參觀小區,細看房間,異口同聲地頻頻讚歎: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雙街村竟然建成了這麼優雅、舒適的現代化小區!”
人們在讚歎的同時,紛紛訂購樓房。完達山乳業公司領導當場拍板:一次性為職工購買了50套住房,並現場交了定金。這始料未及的戲劇性一幕,讓劉春海激動不已,信心陡增;也使所有在場者格外豔羨,心想:
“我也得快買,不然就挨不上個兒了!”
此時,欲購房的本村人、特別是青年人,不再猶豫等待。他們將擁有一套雙街新家園住房,視為追求新生活的時尚,一種身份的象征。大部分準備結婚的年輕人,直接對父母坦言:
“結婚瓦房四大間,不如雙街新家園!我結婚時,不要什麼幾大樣,就住雙街這新樓房!”
特別疼愛子女的父母們,多數都依了他們!
一時間,慕名前來購房者絡繹不絕、有如潮湧:本村的、外村的、鄰區的、市區的,一天就售出60多套!到2002年底,雙街新家園全部有了新主人,雙街村70%的人在這裏安居。
最重“眼見為實,體驗是真”的老少爺兒們,把春海看得更高了!他們開始用一種更加信任的眼光審視雙街村的“城市化”,並殷切期盼著他有更大的作為。
試水成功的劉春海,在享受過程中取得了經驗,諳熟了規劃,邁入了門檻,積蓄了能量。於是,他乘勝疾進,又一鼓作氣,規劃、開發了占地180畝的雙街新城居民小區。
“新城”與“新家園”是否雷同?不,絕不是“量”的增加,而是更進一步地有了“質”的飛躍!劉春海說:
“雙街是瞄準城市人群,使城市與近郊不再有距離。是讓久居鬧市區的城裏人,來享受清新的空氣、質樸的鄉情和生活的寧靜。”
正是基於春海的如上構想,這裏堅持和更加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雙街新城在保持新家園適度規模、設計合理、品質精良、環境舒適、體貼入微的售後服務和物業管理等諸多優勢的基礎上,全部實行樓宇智能化,采用生活淨化水、灤河水、溫泉熱水相結合的三水係統和雙氣設施,小區內建有3000平方米的健身廣場、4000平方米的商貿市場、1000平方米的超市和3000平方米的酒店,其它生活設施也應有盡有。
2003年12月6日,是雙街新城開盤之日。
經過廣聽意見、認真比較,高超的“操盤手”劉春海絕然否定了多項開盤設計方案。他匪夷所思地拿出10萬元資金,慨然慰問天津百名優秀出租車司機及其家人,為他們拍照全家福,同時請他們到周邊去接雙街新城的準購房者。他這又一次標新立異的營銷,使雙街新城迅速受到了追捧:市區的、北京的消費者以及在北辰開發區工作的外國人也都前來購房。
2005年,20萬平方米的雙街新城清盤告磐。凡是住在這裏的居民,都一致感到非常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這裏的交通便捷,雙街村直通市內的公交車有610、810、961三路,而且西瀕北運河、東靠京津路,南邊不遠就是外環線;二是生態環境優雅,樹木多、花草美、空氣清新怡人;三是民風淳樸、社會治安好、物業服務佳,對業主的要求,物業公司可說是有求必應,而且服務上門。
當筆者問到詳情時,44歲的本村人,潑辣、實幹的雙街新城物業公司經理鮑景雅爽朗地講:
“春海書記治理的我們雙街村呀,不但整潔、綠美、民富、和諧,而且還要求我們,對所有外來的業主,都要與同村人一視同仁地搞好服務。我這個小區住著1270戶,設有居委會和物業公司。他們是行政管理,我們是搞好服務,目的都是一個:讓業主在這裏生活得更美好!我們物業公司有44人。談到職責範圍,那涵蓋麵可廣了,這麼說吧,隻要是小區的居民需要的,我們都全心全意地努力做好!”
我走進居委會辦公室,抬頭看見門楣之上,掛著一幀用工工整整的毛筆字寫的《八榮八恥》的匾額,書寫者是大名鼎鼎的邢燕子。工作人員見我駐足凝視,就笑著對我說:
“這是我們工作和言行的信條。”
我欣然地“哦”了一聲來到裏屋,但見牆上醒目地貼著《雙街新家園居委會工作製度》。我仔細看了後,受到教育和啟迪,由此足見他們工作的認真、負責和細致、周到。不妨照錄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