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極始知花更豔

人人都說我是有福氣的人。

在父親外放,母親瘋顛,兄長早逝的糟糕境況中,作為長寧侯府庶出三房的嫡出孫女,我的身份變得極其尬尷,沒有誰的議親前景如我一般高不成低不就的。

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我的親事竟然出乎竟料的順利又令人豔羨。

在我十歲那年,與太子關係最好的皇子——英親王思淳,主動請求皇帝賜婚,想要在我成年之後迎娶我。

據說,皇帝本來是不大滿意這樁婚事的,不僅因為我母親的情形,也是因為我年紀太小,整整比英親王小了十二歲,等到我及笄成年,他已是二十七歲的人了。這就意味著英親王要等到二十七歲之後才能有嫡子,而皇子中成婚早的,二十七歲,都已經快要有嫡孫了。

然而皇帝最終還是答應了這門親事。也是出於憐惜兒子的坎坷身世。英親王思淳自幼喪母,幸得賢妃,也就是後來的沈皇後照顧,才平安長大。可逃不開政治漩渦的他,為了保恪親王一派的周全,違心地娶了嚴首輔之女嚴如珂為嫡妃。

嚴如珂跋扈專橫,轄製側妃,毒打懷孕的侍妾,致使侍妾小產,皇帝龍顏一怒,廢她為庶人,令宗人府從族譜中除名,從此史書上再無半點她的痕跡。

長寧侯府的人羨慕我,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我一般的身世,能夠嫁給位高權重,將來前途無量的皇子,已是高攀,而且從禮法上說,我才是英親王的元配嫡妃,無須如那些繼配一般,在元配的牌位前執妾室之禮,更重要的是,皇子不同於權貴,在迎娶嫡妃之前,往往都已有庶出的子女,但英親王年過二十,仍無一兒半女,也有人勸過英親王,在嫡妃嫁入王府之前,可以生育幾個庶子,都被英親王拒絕了。

京城中人人都知道,長寧侯府的六姑娘,找了一位重情重義的如意郎君。

皇帝也為英親王著急,他不能逼著思淳生兒子,就不停地往王府裏塞進一個又一個的側妃庶妃,到我與思淳大婚之前,英親王府已經有了四位側妃,三位庶妃。

終於,成親的那一日到了。

英親王府的朱牆碧瓦,處處燈火相映,時時絲竹和鳴,襯得那亭軒館閣幻彩流金,如施飽了脂粉的美人兒。

被人如提線木偶一般折騰了一天之後,我被抬進了正房——辛夷榭。

透過大紅綴金絲流蘇的蓋頭,滿室都被敷上了一層紅色,是新婚燕爾的溫柔旖旎。織金祥雲彩緞上蟠龍飛舞,繡花寶珠華帳上鳳旋九天,正殿的透雕狻猊爐中,靜靜地焚著百合香,香煙燎繞,縈著哥窯開片天球瓶中斜插的幾枝豔豔榴花,久久不去。

在喜娘的引導下,挑去蓋頭,撒過紅棗花生,吃過子孫餃子和交杯酒,我已經疲憊不堪了,恨不得倒頭就睡。

可我嫁的是皇子,就是再困再累,也得規規矩矩地穿著大紅龍鳳喜服,端端正正地坐在榻上等著夫君。

思淳似乎看出了我的倦意,對喜娘道:“王妃累了,伏侍她沐浴更衣,先安寢便是。”

喜娘婉轉道:“這……王爺,這不合規矩……”

思淳沒有看她,淡淡道:“在王府裏,我就是規矩,你們隻管伏侍就好。”說著,頭也不回,負著手出去敬酒去了。

等思淳英挺的身姿消逝在夜色之中時,喜娘一麵為我舀水沐浴,一麵絮絮叨叨地說:“王妃真是好福氣,嫁了這麼一位知冷知熱地郎君,唉,這也是老夫少妻的好處……”

“什麼老夫少妻!王爺一點兒也不老!”我不服氣地說道。

喜娘才意識到說錯了話,立刻堆上滿臉的笑來,道:“是是是,王爺與王妃是天生一對,珠聯璧合!”

這一類的詞兒從喜娘嘴裏吐出來就是一串一串兒的,不過我與思淳成親之前也沒見過幾麵,並沒有像喜娘說的那樣,有金玉良緣的感覺,隻是覺得思淳是個好人,很好很好的人,他第一次見我的時候,我吊在雙清別院的一株圓柏上下不來,他為了救我,手都劃破了,流了好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