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未來抉擇,考研就業創業全攻略4(2 / 2)

當然,堅持不懈不等於固執。堅持是遇到困難時候的堅持,而固執則是明知道自己走的方向是錯的由於礙於麵子而仍然堅持。

新東方學校創辦者俞敏洪,他的成功與他的自信和堅持不懈的心理素質是分不開的。從小他就是那種認定了目標就一定要達到的那種人。他是參加了三次高考才走進北大學堂的孩子,或許,如果他不堅持要進北大的話,一次高考就可以達到目的,但是,他認定目標就堅持到底,正是這種心理素質,使他在新東方創辦之初,獨自一個人騎著單車在北京的冬天遊說奔走,也最終使他創辦的新東方獲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樂觀開朗,沉著應對。樂觀能夠使人從容的麵對困難,正確的對待挫折,在創業的過程中,挫折和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就產生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這對於創業時非常不利的。在新東方校園裏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校訓:“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我相信,這句話不僅僅是俞敏洪自己對人生的總結,更是許許多多的創業者的人生寫照。

第四,團結協作,踏實肯幹。

團隊精神是創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幾乎所有的創業者初期都有過發揚團隊精神,艱苦奮鬥的經曆。如果一個集體沒有團隊精神,缺乏團結協作的品質,而要取得創業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創業是一項非常艱難的過程,尤其對於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僅僅有著很好的心理素質和滿腔的熱情是不夠的,還應該充分的認識到以一個大學生的身份創業會遇到哪些困難,專家認為,一般而言,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以下五個“攔路虎”:

一是缺乏啟動資金。除了家庭資助,絕大部分創業大學生沒有其它經濟來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積攢下來部分資金,但創業初期的花銷,經常會遠遠超支。

二是缺乏市場經營經驗。大學生有激情、有抱負,但在實戰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的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紙上談兵”而敗北。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學校生活,相對風平浪靜少有挫折,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業者們也普遍比較脆弱。其實無論何種創業都會有風險,創業的同時即應該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和失敗,能夠經得起市場的錘煉。

四是創新能力不強。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隻看到他人成功後的表象,不顧時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後塵。

五是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聯係不緊密。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實際創業項目和自己所學專業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學的學科知識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學知識資源的浪費,又是對創業時機的延誤。

雅虎創辦人之一楊致遠指出:創業者成功機會非常少,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創業能做到一個小成功,大概隻是十分之一,中成功是百分之一,大成功大概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美國有統計表明,要成為企業家,失敗率是99%,隻有1%的企業家能在市場上生存5年或者更長時間。

既然創業成功的前景看起來如此暗淡,為什麼還有眾多的人選擇了這條人跡罕至的路徑呢?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正是這種需要是創業者最主要的原動力;每一個人都不希望受到他人的控製,都向往自己,創業使得創業者能夠自己控製自己的工作,自己決定何時何地怎樣工作;即便創業失敗,但是其所帶來的有益經驗會使創業者學會更好地應對失敗,恢複得比以前更堅強,而這正是企業家所需的品質之一。

“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創業是一個複雜、艱辛的曆程,當你決定創業之後,就應主動地培養自己的創業素質,掌握一定的創業技能,進而享受創業和創新所帶來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