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思想和課外教育豐富多彩(2 / 3)

整個20世紀90年代,義烏市各中小學藝術課外活動堅持“課外發展特長,以比賽促普及、促提高”,組建藝術團、合唱隊、舞蹈隊,器樂、書法、美術、剪紙等興趣小組達412個。

2000—2001年,義烏市實施《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課外活動實驗方案》,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同時命名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並創辦了課外藝術和勞技教育的平台——義烏市假日活動中心。在此基礎上,各校組織學生比賽、考級等活動。在課堂教育學中注重探索學生審美素質和能力培養,開展樂器進課堂研究,以樂器帶樂理、樂器帶唱歌、樂器促欣賞。

為了拓展校園文藝活動,義烏市教育局與外僑辦、義烏畫院聯合組織11所小學的29名學生,利用寒假赴韓國平澤市進行中韓美術教育交流,並在韓國舉辦了中韓兒童美術交流展,出版了畫冊專集。

義烏各學校的課外活動強調發展特長,有32個校外輔導站開設了書法、美術、舞蹈班,形成市、區、鄉鎮、學校4級以比賽、展示為載體的格局,促進課外活動的正常化。2004年,義烏舉行初中、小學“激發興趣,有效參與”音樂課教研活動,邀請教育部全國藝術教育課題核心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督學成尚榮為全市藝術教師及分管藝術校長作“課程改革與藝術教育”專題講座,提升義烏藝術課教師的教學水平。2003—2005年,義烏市繼續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比賽和展演活動,並在金華市和浙江省舉辦的各類文藝比賽中獲得大量的獎項,全麵反映了義烏市中小學生藝術教育的成果。

2006年之後,除了繼續舉辦和參加各級各類文藝比賽和展演活動外,為了把課外文化藝術教育引向深入,各校注重課外活動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空間,開展重溫經典,傳承文化主題讀書和社會實踐活動,建設書香校園,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歌聲,文化藝術教育各有創新活動的局麵。至2008年,義烏市校園文化藝術節已連續舉辦8屆。全市有25所學校被評為義烏市藝術特色學校。同年,義烏市被授予“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市”。

2、體育活動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義烏各中小學開始注重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1987年開始,全市每年秋季舉辦“桃李杯”中小學田徑運動會。1988年,全市中小學開始實施國家教委製定的《中小學體育合格標準試行辦法》,義烏市體委、教育局重新調整公布傳統項目的布點學校,各種傳統項目學校共有46所,各學校普遍開展韻律操的學習和鍛煉。

90年代起,各學校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每周安排3次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1990年,青口學校組隊參加金華市第二屆全運會青少年部乒乓球賽,囊括了全部冠軍。

為鼓勵體育人才的成長,從1991年開始,義烏市重點高中招生實行體育加試,分定時投籃、鉛球、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等項目,總分30分。該措施後被推廣到中考招生中,全市初步形成中、小學銜接的體育人才培養機製。是年秋,義烏市各初中、小學實施省編義務教育體育教材《體育與保健》。這是一門關於學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掌握鍛煉身體基本技術與技能,促進身心正常、健康發展的課程。

義烏市教育局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要求中規定,學校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田徑運動會,每學期有2—3次小型及單項體育比賽,每個學校必須認真開展體育“達標”活動,做好“達標”的測驗工作。之後,又規定每年舉行一次全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每年舉行一次中小學生籃球賽。全市田徑運動會均由中小學校申報承辦,每屆承辦的學校在開幕式上舉行為時半小時的1000多名學生參加的大型團體操表演。市教育局還在1996年專門組織召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就如何有效開展學校每日1小時體育活動、體育鍛煉達標等學校體育工作提出改進意見。

為全麵推進素質教育,貫徹《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從1997年起,各校強化對學生的體育技能鍛煉,開展各項體育技能的抽測,同時加強對課外活動的管理、指導、評價,構建校內、校外、社會三位一體活動格局。1999年,金華市體委、金華市教委公布1997—1998學年度金華市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縣市和先進學校,義烏占5所;義烏市被評為浙江省1997—1998學年度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

開展新課程改革後,根據《規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意見》、《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初中生體育工作規範》、《初中學生體育考試實施方案》,義烏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體育課由注重運動技能轉向重視健康,由階段體育轉向終身體育的思想,由學科主義轉向人本主義,體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2003年秋季,義烏市中小學校全麵實施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市屬學校和教育局指定的一所初中和小學為市體質測定實施試點學校。

在新的體育和健康理念引導下,全市各級學校對體育課內容和體育活動的設置都進行了適度調整,出現了新的氣象。2003年,實驗小學被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體衛藝司授予“國際象棋傳統學校”稱號。義烏市文體局與教育局聯合舉辦義烏市青少年武術比賽。

2005年,市教育局按基本條件、活動要求和工作成效3大類、15個大項、32個小項製訂義烏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內容標準及量化考核細則,並根據各校申報、在組織調研後確定60所小學、27所初中和16所高中為義烏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使重視體育運動,開展各具特色的體育活動在各級學校中蔚然成風。

2006年以後,全市實施《學校體育工作規範》,開展浙江省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示範區創建,規範課程開設和課外文體活動的陽光體育活動和體育藝術“2+1”(兩項體育一項藝術),推廣教育部《第一套全國中小學生校園集體舞》,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展演活動和田徑運動會等,使課外體育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