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夏景
乳燕飛華屋〔1〕,悄無人、桐陰轉午〔2〕,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3〕,扇手一時似玉〔4〕。漸困倚、孤眠清熟〔5〕。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6〕。又卻是,風敲竹〔7〕。石榴半吐紅巾蹙〔8〕,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9〕。裱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10〕。又恐被、西風驚綠〔11〕。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12〕。共粉淚,兩簌簌〔13〕。
【題解】
此詞寓意很深,曆代研究者很多,關於作於何時,也有多種說法。當代鄒同慶、王宗堂二先生編撰的《蘇軾詞編年校注》定此詞作於紹聖二年(1095)初夏,今從。詞旨亦從鄒、王說。
上片寫一位青年女子的孤芳。她獨自住在裝飾華麗的屋子裏,隻有小燕子時不時地飛來。她手持白團扇,犯困,倚在床上,漸漸睡熟了。夢中到了神仙住的最深處,風推門發出的聲音把她驚醒了,她不免有些氣惱。更令人氣惱的是,風又來敲竹子了。下片寫石榴。初夏唯有石榴花開得火紅,當眾花凋謝以後,榴花獨芳,陪伴著愛護它的孤獨人,寫出榴花的高潔脫俗,有人情味。又寫它心事重重,恐怕秋風吹落了花瓣,隻剩下綠葉。它設想這一天早晚會來,愛護它的孤獨人一定來看它。這一天真的來到時,他和它的眼淚不斷地流。
此詞借比興,表達深遠寄托,筆致婉轉,詞旨深沉。蘇軾晚年與朝雲詩詞中多及團扇。如《朝雲詩》:“舞衫歌扇舊因緣。”《浣溪沙》端午:“團扇不堪題往事。”此詞上片雲及“白團扇”。蘇軾紹聖三年為朝雲生日所作的《王氏生日致語口號》雲“人中五日,知織女之暫來”,為悼念朝雲而作的《西江月》雲“玉骨哪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皆以仙人比喻朝雲。此詞上片雲及“瑤台”。則上片所雲之女子即以比朝雲。蘇軾《朝雲詩》之引中雲晚年數妾相繼辭去,獨朝雲隨之南遷。蘇軾所作《朝雲墓誌銘》中說朝雲事己二十三年,忠敬如一。下片所雲“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乃朝雲堅貞品格之寫照。則下片所雲之石榴和石榴花皆比喻朝雲。
【注釋】
〔1〕乳燕:小燕。華屋:建築華美的屋宇。燕子喜於雕染畫棟間築巢,小燕學飛是初夏景象。
〔2〕桐陰轉午:此句謂桐樹陰影移轉,午時樹影正當中。唐劉禹錫《晝居池上亭獨吟》:“日午樹陰正。”夏日陰下可納涼。
〔3〕生綃白團扇:用手綃織成的白色團扇。綃(xiāo),生絲織成的薄紗、薄絹。
〔4〕“扇手”句:謂白團扇是白的,住在華屋裏的女子的手是白的,一時間,白扇和手都像是玉作的。
〔5〕困倚:困倦,靠在床上。孤眠:獨自一個人睡。清熟:安靜地熟睡。
〔6〕夢斷:承上句“簾外誰來推繡戶”。瑤台:神仙所居;曲:瑤台的幽深處。原來那個女子夢中入仙境,被驚醒了,打斷了。“夢斷”前有“枉教人”也由此而來。“枉教人”意為真是令人氣惱,使得我夢斷。枉,冤枉,白費。教,使得。
〔7〕“又卻是”二句:意為又是正在這個時候,風吹竹子發出響聲,擾得我不得安睡夢入仙境。
〔8〕石榴”句:謂石榴花半開,像折皺成團的紅巾一樣。
〔9〕“待浮花”二句:韓愈《杏花》詩:“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榴花專等輕浮的花卉凋謝淨盡,才吐出濃豔的紅花,來陪伴心中敬重愛護自己的人度過寂寞的時光。
〔10〕“裱豔”二句:意謂仔細看看那枝穠豔的石榴花,看得出來石榴花的芳潔的心一重、十重、百重、千重地緊束在一起,極為沉重,極為憂慮。
〔11〕“又恐”二句:意謂看得出來,石榴花又恐怕穠豔的花受秋風驚擾後落下來,隻剩下滿枝綠葉。這二句具體說明以上所雲“芳心千重似束”。
〔12〕若待”二句:意謂如果能等得到您——愛石榴花的人來到這裏向這裏看看,在花前與友人對飲,您將不忍心看下去。意為石榴花將不可避免地隨著季節的變化,掉下花瓣。
〔13〕“共粉淚”二句:意謂愛石榴花的人的眼淚,同石榴花花瓣凝成的眼淚一齊簌簌流下。原來,西風有一天真的吹來了。此二句與上二句,清人黃蓼園《蓼園詞選》謂“是花是人,婉曲纏綿,耐人尋味不盡”。
西江月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