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世事”句:夢之中有夢,《莊子·齊物論》有大夢之說。大夢常用以表示人生虛幻無常。
〔2〕廊:走廊,過道。
〔3〕客少:友人不敢往來。
〔4〕“月明”句: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此句出此。
〔5〕孤光:孤月。
〔6〕北望:時作者的弟弟蘇轍謫雷州,雷與儋隔海相望。
南鄉子
集句
悵望送春杯〔1〕杜牧,漸老逢春能幾回〔2〕杜甫。花滿楚城愁遠別〔3〕許渾,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4〕劉禹錫。吟斷望鄉台〔5〕李商隱,萬裏歸心獨上耒〔6〕許渾。景物登臨閑始見〔7〕杜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8〕李商隱。
【題解】
鄒同慶、王宗堂在《蘇軾詞編年校注》中說:“集句是舊時作詩填詞方式之一。即擷取前人一家或數家作品中的成句,集而成篇。本是一種文字遊戲,蘇軾卻用得得心應手。”又說蘇軾集句詞“連綴巧妙,自然渾成。不是強記多識、博學宏才的人不易做到。”所說極是。
此詞上片惜春傷懷,下片觸景思歸。摹寫遊子心態,細致入微。展現寫作技巧,爐火純青。蘇軾還寫過幾首回文體、隱括體詞,同集句詞一樣並非他的代表作。這裏作為詞體常識介紹給讀者,並借此窺察蘇軾的多才多藝。
【注釋】
〔1〕“悵望”句:見杜牧《惜春》詩。
〔2〕“漸老”句:見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其四。
〔3〕“花滿”句:見許渾《竹林寺別友人》詩;“楚”原作“謝”,“運”一作“共”。
〔4〕“何況”句:見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其三;“絲”原作“弦”。
〔5〕“吟斷”句:見李商隱《晉昌晚歸馬上贈》詩。
〔6〕“萬裏”句:見許渾《冬日登越王台懷歸》詩。
〔7〕“景物”句:見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誓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詩。
〔8〕“一寸”句:見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詩。
減字木蘭花
立春
春牛春杖〔1〕,無限春風來海上〔2〕。便與春工〔3〕,染得桃紅似肉紅〔4〕。春幡春勝〔5〕,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6〕。
【題解】
此詞作於元符二年(1099),時在儋州。
這是一首春天的頌詞。春天來了,從官府到民間,都沉浸在春天的氣氛中。一陣陣春風吹過,豔紅的桃花爭相開放,漫天的楊花好似雪花,大地充滿了無限生機。
從這首詞中,絲毫看不出作者一點點謫居艱難困苦、已經六十四歲的“老人衰憊之氣”(蘇轍《欒城後集》卷21《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作於紹聖四年),其中有大過人者。他和儋州人一起,充滿激情地迎接春天的到來。
此詞清新“華妙”(蘇轍語),富有海南情趣。
【注釋】
〔1〕春牛春杖:傅斡《注坡詞》:“今立春前五日,郡邑並造土牛、耕夫、犁具於門外之東。是日質明(天剛亮),有司(辦事人員)為壇以祭先農,而官吏各具縷杖環擊牛者三,以示勸耕之意。”“門外”謂郡、邑門之外。春牛即土牛,春杖即官吏所執的縷杖。
〔2〕海上:謂海南。
〔3〕春工:以春擬人化,謂春的發育滋長萬物的力量。
〔4〕桃紅似肉紅:比喻花的顏色。唐韓僵《見花》:“肉紅宮錦海棠梨。”
〔5〕春幡:《隋書》卷7《禮儀誌》:“立春,有司迎春於東郊,豎青幡於青牛之旁焉。”青幡即春幡,青牛即土牛。立春幡以象征春天的到來。春勝:古有剪紙以迎春的習俗,又稱剪勝、彩勝,剪成圖案或文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1《立春日》:“立春前一日,……街市以花裝欄,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勝,各相獻遺於貴家宅舍,示豐稔之兆。”春勝為立春時婦女所戴的彩勝。
〔6〕楊花似雪花:傅幹《注坡詞》:“桃紅楊花,每見仲春之時,南海地暖,方春已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