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我習慣將一袋垃圾放到門外。第二天早晨上班時,順手拎走。搬入新樓不久,發現圍繞門外的一袋垃圾發生的事,頗為蹊蹺。正常情況是,一袋垃圾靠在門外等我到天明,可有時候垃圾竟會被人拎走,這就讓我感到有些奇怪。
漸漸地,隱約窺探到其中的秘密,這一事好像與另一物產生了聯係:在垃圾袋放入可樂瓶,垃圾就會消失;相反,垃圾則存在。於是斷定,垃圾袋的消失,應該跟可樂瓶有關吧?
後來發生的事,證實了我的判斷。
暑假,為帶兒子晨練,我起得很早。繞城小跑半圈回家,天才剛剛放亮。樓梯爬到三樓,遇上了一位拎垃圾袋的中年漢子。他的左手掐住一隻可樂瓶的瓶頸,右手拎著我很眼熟的垃圾袋。
見了我,表情突然有些尷尬,估計他認出了我。擦肩而過時,開口跟我說話。他說:“可樂瓶放在垃圾袋,我想,你們是不要的,我拿了,順便把垃圾拎下去,不知,不知你是否介意?”我連忙說:“謝你都來不及啊!”
事情已經很明白了。
這位中年漢子,我也眼熟。常常來小區收點破爛,掏些垃圾。其身份不言而喻,表情中,帶著在生活底層掙紮的匆忙和焦慮。
他這樣做的用意很明顯:值1毛錢的可樂瓶,即便裝在垃圾袋中,也不能白拿,要拿,也得付出價值對等的勞動,用拎走垃圾來作為回報。
同樣是可樂瓶,在我的印象中,這漢子是有所取有所不取。上次,我聽到他收破爛的吆喝聲,打開門。“這兒有幾個可樂瓶,拿去吧!”我跟他說。他掃了一眼,麵無表情,向上走。當時以為他遲鈍,我大聲喊,他連頭也不回,繼續向上走。事後想想,或許是因為我態度輕慢,或許是他不願受嗟來之食。不付出,他就不願有所取,他是不想占幾個可樂瓶的便宜。
有段時間,我常看到一些言論。什麼貧窮是一種病啦,什麼窮人缺什麼啦,這些論者板著麵孔,像嚴厲的老師,用教鞭邊敲邊指“窮人的缺點”。其實,他們所說的缺點,是人性普遍的弱點,隻是被有意放置到窮人的身上,大加渲染而已。
不要看低了窮人,或許他們的品質是我們人生的課堂。當某些大鱷毫無愧疚地大肆侵吞社會財富時,一位窮人卻不願意平白無故占有一隻可樂瓶。將欲取之,也要為此付出相應的勞動代價。
談到美德,我們往往會想到偉人,想到富人。某一天,偉人和貧窮的人握了手,他不計較地位的懸殊,這是美德啊!某一天,富人捐款建了一所學校,他慷慨解囊,這是美德啊!確實,這些都是美德。但也請不要忘記,美德寶石窮人也有。他們勤勞,他們不占有不該占有的,他們自尊,他們不卑顏屈膝,這不是美德是什麼?這都是熠熠閃光的美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