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從心理學看愛情(4)(1 / 3)

理解萬歲,愛情離不開相互理解。隻有理解,才會有愛情;隻有不斷加深相互理解,愛情才能不斷地升華。

心理學上有一種“移情心理”的說法,就是專注於他人的情感,經曆他人所有的種種感情。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從自己的利益或觀念出發來考量別人,永遠不會理解別人。理解,就要舍身處地。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經曆更容易產生共鳴與理解,但根本上,理解依靠雙方的關心和交流。

(八)欣賞

處於熱戀中的男女們,總是覺得對方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先不要管是不是錯覺,其中的欣賞情懷是值得提倡的,更是愛情所不可缺少的。這種欣賞,使你感到愉快、奇妙甚至瘋狂,雖然你的西施對別人來說普普通通。

愛情的欣賞不僅包括對所愛對象的鑒賞,還要包括對其周圍一切有關事物的喜好,所謂“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懂得欣賞,更懂得讚美,你的愛情怎麼會不甜蜜呢?

(九)獨立

愛情中的獨立不是對戀人的疏遠,更不是與他人隔絕。獨立就是自信,獨立的人一旦遇到理想的愛情對象,會毫不猶豫地表達愛意。獨立就是堅強,獨立的人不求纏纏綿綿、朝朝暮暮,而是為了愛情去奮力拚搏,給所愛的人一個幸福的家。

獨立,是一種成熟的心理品質。獨立的人,能夠承受愛情的打擊,能夠很快從感情挫折中站立起來,重新來過。

(十)寬容

德國哲學家布魯諾·鮑赫說過:“彼此在愛中的互相參與,是將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給予對方,並取得對方的一切。”

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憾,愛一個人要欣賞對方的長處,更要接納對方的短處;愛需要寬容。寬容就是理解、同情與原諒;寬容就是最大限度地接受對方。太過苛刻的人不能包容別人的缺點,將意中人理想化,因而永遠找不到愛情。

寬容就要原諒對方的錯誤。真正的愛情永遠值得珍惜,一方犯了錯,如果真心悔過的話,為何不給雙方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呢?

猜疑、控製和嫉妒是三種不健康的愛情心態,是愛情的三大敵人。這三種心態常常使愛情蒙上陰影,嚴重的會使愛情枯萎,必須加以克服。

(一)克服愛情中的猜疑心理

先來看三個案例。

案例一

阿雲是一個溫柔體貼的女人,曾經和丈夫很是恩愛。可是,她卻有一個喜好胡亂猜疑的壞習慣,最終毀了自己的愛情與婚姻。

結婚前,阿雲的丈夫曾經有過一個女朋友,是他的大學同學。他們曾經深愛著對方,可是由於女方家人的反對和異地的工作,最終忍痛分手。後來,痛苦之後,在工作期間他認識了阿雲,並在朋友的撮合下,與她結了婚,雙方也很恩愛。後來,丈夫的前任女友又調回到同一個城市,阿雲聽說後非常緊張,害怕丈夫舊情複燃。於是,她開始仔細研究丈夫的一言一行,疑心重重。她經常偷偷檢查丈夫的錢包、公文包,想找到蛛絲馬跡;經常往丈夫辦公室打電話,以確定丈夫在不在工作;丈夫外出時,她還經常偷偷跟蹤。丈夫逐漸覺察到妻子的種種猜疑行為,很是反感,覺得自己受了侮辱,對妻子的摯愛漸漸淡去。他開始討厭妻子的關心,討厭回家聽到妻子的盤問,於是向單位主動要求長期出差,回來後也找借口不回家。妻子的疑心為此自然越來越重。最終,他們離婚分手。

案例二

小麗的丈夫是個事業型男人,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這也是養家糊口所必需的。可這樣一來,對愛情和家庭的情感投入自然就少了許多。小麗原本是個喜歡幻想和浪漫的人,但整日麵對的卻是哭鬧不止的孩子和永遠做不完的家務,而且懶於學習,與丈夫差距逐漸拉大。時間一久,心理便開始失衡了。她認為自己為家庭和愛情投入了這麼多,丈夫卻不愛家庭、不愛自己,肯定是因為愛上了別的女人。於是,她開始疑神疑鬼,丈夫一回家就問個不停,越問越懷疑,越懷疑越問,盡管丈夫一再發誓隻愛她一個,她根本不信。丈夫覺得小麗確實為了家庭犧牲了許多,自己應該多陪她,便努力留出精力和時間來陪伴她,並經常偷偷地買禮物,想給她驚喜。可是,這下更是“欲蓋彌彰”。小麗冷笑著說:“突然對我這麼好了?在外麵做了虧心事了吧?”丈夫頓時無言。

案例三

芳是一個漂亮的大學畢業生,工作中喜歡上了長相普通、個子又矮並且學曆很低的勇。勇的樸實、善良、聰明吸引了她,愛上勇一點也不後悔。可是勇卻很自卑,認為自己年齡大、學曆低、長得又不好,根本配不上芳,再加上芳開朗活潑,經常和一些男性在一起說笑,使得他對芳的愛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勇和芳在同一個單位上班。他偷偷觀察芳的一舉一動,而且偷偷查看芳的信件和電話記錄。他也知道自己的心態是不健康的,可是又控製不住,很是苦惱。幸好,芳幫助他克服了這種心態。

案例一說明,再真摯的愛情也經不起猜疑的折磨。阿雲無休止地盤問、調查丈夫,全然不顧丈夫的反抗,把丈夫的離家當做印證猜疑的證據,最終導致婚姻破裂。猜疑是一個可怕的心理誤區和一片陰暗的沼澤地,一旦陷入,幾乎不能自拔,使人失去理性,失去愛情與婚姻。在猜疑者看來,自己的猜疑總是正確的,對方對猜疑保持沉默則被認為是默認或理虧,對猜疑進行解釋則被認為是狡辯。這是一個死胡同。培根說過:“心思中的猜疑就像鳥中的蝙蝠,永遠在黃昏裏飛。猜疑的確應當製止,至少應當節製,因為這種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遠朋友,而且擾亂事務,使之不能順利有恒。猜疑,使君王易施暴政,為夫者易生嫉妒,有智謀者寡斷而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