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性別與心理(1)(2 / 3)

在情感表達方式上,男女也有明顯差異。女性的情感表達常表現出委婉、含蓄、含糊、曖昧等特點,尤其是女孩兒,偏好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比如讓她們對人或事給出一個“好”或“壞”的評價時,往往得不到其明確答複——遇到非常喜歡的,不說喜歡;對自己討厭的,也不說討厭。其實這樣可以留給自己很大的選擇餘地。當被男性追求時,女性更會曖昧有加。這樣可以增加自己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讓男性更大膽、熱烈地追求自己並考驗他的真心。其實,女性有時候自己摸不透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人,常常沒有明確的目的與目標而憑感覺來生活。這是女性情感表達曖昧的另一個原因。而男性在情感表達上喜歡直截了當,不喜歡兜圈子。對人或事的“好”或“壞”,他們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會做出明確的決斷,好就是好,壞就是壞,不會含糊其詞。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暗示性行為的影響。

男性通常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行為目的性明確,獨立性較強。男性不願由別人的言行來左右自己的決斷,對別人的意見、建議或暗示性行為不容易盲目接受。他們一般先理性地思考別人的意見或建議是否正確,然後再做取舍。正因為如此,男性有時候顯得很固執、武斷,易出現重大失誤。

女性從眾心理強,很容易被別人的言行感染,從而無分析地接受別人的觀點和行為,或者因別人的影響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例如,女孩兒看見有誰在哪裏搞了一個漂亮的發型,就會紛紛跑到那裏搞個同樣的發型出來;媽媽們看見別人的孩子穿上名牌衣服挺神氣,自己也會買來好衣服武裝孩子;女孩兒都希望有個好身材,看見女舞蹈演員修煉的小身段那麼婀娜,也會紛紛效仿,積極投身健美運動;女性還特別喜歡算命,樂於接受種種暗示。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對未來總有一種不安感,缺乏男人那樣的判斷力,於是就求助於相麵、算命。

上述種種的男女心理差異,是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男女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男性染色體為89,女性染色體為88。這種遺傳差異是兩性一切差異產生的基礎。男女性腺分泌的不同激素使兩性大腦功能的發展存在差異,且使兩性氣質、性格等方麵也不相同。比如,男性的高水平雄激素使他們比女性攻擊性強。

後天環境和教育因素對男女心理差異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可以擴大、縮小甚至泯滅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由於種種原因,男女的社會地位、家庭分工不同,且存在許多傳統觀念和偏見,使人們在給男女兒童選擇玩具、取名字、服飾打扮、養育方式上有所區別,影響了兒童的性別定型。對男女兒童不同的教育要求和不當的教學方法,強化了性別差異。

(第二節)男性的特殊心理

現實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總是充滿了挑戰,有樂趣也有痛苦,既精彩又讓人很無奈,對男人來說尤其如此。男人一出生就被社會打上了“幹大事、成大業”的烙印。為了不辜負這個使命,他們幾乎不擇手段地去尋找機會,拚命去“贏”。好像隻有如此方能有立錐之地。所以常常看見男人們疲憊不堪的樣子。這還不夠,苦命的男人還不能隨意抒發情感,“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有苦不能訴,否則會被貼上“軟弱”、“無能”的標簽。可能正是由於這些原因,男人的平均壽命才大大低於女人。所以,要想逃脫短命的命運,男人必須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平衡自己的心理,在苦中找樂,在壓力中找解脫,努力適應環境。

下麵的心理健康課是男人必修的。

(一)不要生氣

男人們,首先要學會不生氣,要記住一句話:“生氣是自己虐待自己。”

在公司裏被老板氣,在家裏被老婆氣,在路上還說不定被交警氣一通,沒事的時候還往往想著氣人的事而生悶氣,男人們生氣的時候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氣死我了”都成了口頭語。生氣傷身,生氣應該控製而且可以控製。美國社會學家曾說過:“生氣並不是一種先天性的情緒和行為,而是後天學到的。人們生氣不生氣,是自己決定的。”要想不生氣,其實也不難,隻要做到下麵幾點:

(1)延緩發怒。如果遇到什麼事實在是不能不發怒了,不妨試著延緩15秒再發作,下一次努力延緩30秒,再下一次延緩1分鍾……不斷加長延緩時間,多加練習,你就能學會控製情緒了。

(2)調整思想,遇事多向好處想。比如被上司罵,應該將它當成對自己工作的促進。工作不進步哪來的錢賺啊?再比如被老婆罵,將它當成對自己的關心。“打是親罵是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