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性別與心理(2)(1 / 3)

其實,自卑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人人都會有一點自卑感,不同的隻是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而已。強烈的、長時期的自卑會嚴重妨礙人的正常生活,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克服。

四十歲的張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在外人看來他什麼都有,應該很幸福。可事實上,他活得並不幸福,自稱“心裏非常累”。

張先生每天都在飯桌上觥籌交錯,可卻苦於“沒有任何知心朋友”。他說,生意場上沒有“朋友”,大家都是為了利益而交往;自己的下屬則更不可能成為知己,否則會影響工作:要把自己的事情完成得好,就必須與他人保持一種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距離。在他看來,激烈的商業競爭與人情是水火不容的,對他人不得不保持警戒,因而他平時從不願意和別人多說一句話。

他的妻子以及他身邊的其他人都說他的心是封閉的。日積月累,強大的心理壓力使張先生變得十分脆弱,結果一次小小的生意挫折就將他徹底擊潰。於是他整天將自己反鎖在屋裏,不見任何人、不做任何事。最後,家裏人不得不把他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大家幾乎公認,中國的男人活得太累,尤其是中年男性,肩上既挑著社會工作重擔,又挑著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的家庭重擔,心理壓力最重。而且他們的壓力又因社會束縛而無法宣泄,容易導致孤僻、猜疑、疲憊、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心態,甚至會誘發神經質偏執和狂躁等疾病。

人們都習慣於把男人當做強者看待,可實際上在很多方麵男性都不如女性。比如,男性免疫力比女性差,生命力比女性較弱。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男性的預期壽命要比女性短六年,而且生命質量也通常比女性低。男性對某些遺傳疾病、呼吸疾病、消化係統疾病、糖尿病、肝病等的患病率比女性高,心髒病發病率是女性的一倍……盡管如此,全社會的男性健康意識卻非常的淡薄。

緩解心理壓力,補充營養很重要。這裏的“營養”既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和水等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物質,又包括心理“營養素”。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就是要學會自我調適,善於駕馭個人情感,主動為自己補充健康的心理營養素。那麼,男人的心理“營養素”有哪些呢?

(1)愛。

愛,是男人最重要的心理“營養素”:童年時代最主要的是父母之愛;少年時代主要是夥伴和師長之愛;青年時代主要是情侶和夫妻之愛;中年時期的男人社會責任重大,同事、親朋和家庭之愛會增加他們在事業上的信心和動力,增添其生活的歡樂和溫暖,因而愛尤為重要。

(2)宣泄和訴說。

宣泄和疏導也是男人緩解心理壓力的重要“營養素”。轉移注意力和自我安慰對於緩解心理壓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隻是暫時的、表麵的、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適度的宣泄和訴說則具有治本的作用,比如當感到壓力甚大時,去踢足球、跑步,或者對親人和好友訴說心裏的不快,等等。

(3)善意的批評。

積極、主動地尋找和接受善意的批評,能夠消除日漸滋生的自私、自負、孤僻、冷漠等不良心理,有助於維護心理健康。

(4)堅強的信念與理想、寬容博大的胸懷等,也是重要的心理“營養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暴力現象也逐年增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是妻子和孩子,施暴者多是丈夫或父親。他們通常會被人們斥為“野蠻”、“素質差”等。心理學家指出,家庭施暴者不是簡單的、表麵的“素質差”、“野蠻”等,而是多有深層次的病態心理問題,尤其對男性而言更是如此。

(一)自卑心理導致家庭暴力

有些男性,看到妻子在社交、事業等方麵比自己優秀,心理自卑,於是在家裏逞強,關起門來“收拾”妻子,以掩飾和平衡自卑心態。

(二)自負心理導致家庭暴力

很多男性在家中有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高社會經濟地位者,認為自己為妻兒帶來一切幸福,妻兒理應服從自己。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妻兒如果對自己不敬,他們就會非常難受,於是用暴力去征服。

(三)猜疑與嫉妒導致家庭暴力

有的男性猜疑心重,常無端懷疑妻子紅杏出牆,並且怒不可遏;有的男性嫉妒妻子能力比自己強,常無端發怒,侮辱妻子。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家庭暴力。

(四)過大心理壓力導致家庭暴力

很多男性因工作、在外麵遭受挫折等問題導致心理壓力很大,在外麵沒有發泄途徑,又不會調適情緒,所以常將怒火發泄到妻子或孩子身上,對她們施以拳腳。

(五)暴力遺傳導致家庭暴力

有的男性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經常目睹父母親打架,潛意識裏埋下了“解決家庭問題要用暴力”的種子,在成家以後種子開始發芽、成長。

(六)不當的社會觀念導致家庭暴力

不當的社會觀念也是導致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比如,我國的男性通常有根深蒂固的“占有”和“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把妻子、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而忽略他們的自主權,或者堅持要妻子主內,從而引發家庭矛盾,導致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