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水情讀本》即將付梓,省水利廳邀請我為之作序,我欣然應允。江蘇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水利大省。
水,承載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潤澤了江淮大地。水多、水少、水髒、水渾,事關發展,事關民生。
拿到這本書,仔細閱讀了一遍,收獲頗豐。全書圍繞“水利”二字,從江蘇的水談起,再闡釋水利的“利”,即興利除害的作用,進而介紹水利人具體所做的工作,乃至公民需要了解的涉水常識等。由淺入深,由自然到人為,條理脈絡清晰。
江蘇,是全國唯一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東西向有長江、淮河,南北向有京杭大運河,東有近千公裏海岸線。境內湖泊河道眾多,河網縱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江蘇水旱風暴災害頻發,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江蘇治水有著悠久的曆史傳承。吳王夫差開鑿邗溝,為世界遺產大運河源頭。千年古堰高家堰相傳從東漢陳登始修,曆經潘季馴、靳輔等古代水利大家不斷加築,代表了古代築壩的最高水平。明清兩朝最高治水機構河道總督府即設在今天江蘇的淮安市。
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蘇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堅持不懈地興水利、除水害,治理淮河太湖,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興修農村水利設施,全省防洪保安能力和水資源供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水利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現今,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已成為江蘇發展前行路上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氣候變化異常也大大增加了防汛減災的難度。水危機事件頻發,水安全問題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這就更需要每一位社會公眾了解水情現狀,參與支持江蘇水利工作,彙全民之智,集全民之力,節水、愛水、護水、親水,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水利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不僅需要水利人持之以恒地推進,也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從輿論氛圍上、實際行動中積極參與。作為江蘇首部綜合性水利科普讀物,《江蘇水情讀本》的出版填補了全民水情教育的空白,也是對國家“加大力度宣傳國情水情”要求的積極響應。我衷心地希望,本書的出版發行,能夠有力地帶動江蘇水情教育工作,在此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水情教育活動,努力營造出互動積極、人水和諧、全民節水愛水的良好社會氛圍!
特此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