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十四章 趣(1 / 2)

茹家母高中畢業後嫁給茹爸,茹母本在小學教學因婚後生育子女造成工作、家庭很難周全,雖聽從茹爸辭去了老師這份工作一心相夫教子!

在198幾年村裏上過學成家在農村過日子的家庭很少,真正有文化的人還留在農村生活的人就更少了。周圍婦女以家長裏短的來打發時間,無聊裏聊些認識人的是非更是山珍海味,如果能讓空穴來風的非誇大其詞、惡語中傷的人人皆知那就是瓊漿玉露嘍!茹媽最不喜這些又必須生活在如此圈子裏,幾十年過去了,子女都相繼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更孤單著守著越來越少年輕人的村落過活著,成為“夾心餅幹”文與俗夾持著自己的一生彙聚成一句“子女們,能有多遠走多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

茹家鄰居是這一片的小學校長,校長是周圍最有文化的,從書不離手、報不斷期就能感知到滿滿的書生氣!校長家有五兒三女,這在以往也實屬正常,難得的是子女們都被教養的有了出息,村裏人人念叨著這家人的富貴流傳出“一靚堂、二好看、三寶貝、四狀元、五秀才”至於三個女兒也挺有出息的,不過做什麼的到沒有多少人說到,在重男輕女的觀念裏,兒子有出息就是這一家興旺了,女兒有出息終究是別人的出息!

一靚堂是說大兒子在新疆當兵有出息成為有職位的並娶了同樣軍人家庭的媳婦,老大一家穿著軍裝照的全家福勝靚裝!二好看是說二兒子在省城政府部門上班,人長得好看工作也特有麵子!三寶貝是說校長最疼這個三兒子,三兒子也是家裏最有出息的,後來成為了大老板,然,因喝酒過度成為了植物人,真真造化弄人!四狀元,到底怎麼個狀元法我到不知道嘍,隻知道當下隻有四兒子留在這個村生活成為如今被沒出息的人,校長如今就生活在四兒子家,狀元、狀元的不是應該更有出息嗎?為此四兒媳婦兒有時也會在街上當著所有人打鬧一場,還想在述說著為什麼偏偏就嫁給了這家裏最沒出息的一個呢?感覺裏麵的故事很長也沒有心思在裏麵找理了,畢竟都過去了,如今的小康社會是所有人的福,為此付出些也是值得的!老五這個秀才如今混的也是風生水起,包工頭這頂帽子可比什麼秀才要吃香喝辣的舒服多了!

以往每年過節時,五兒三女的來看望老兩口開的車就會把茹家和這家的胡同排滿,那時開上車的都不得了嘞,茹看著他家兒子們的手下從車裏一箱箱的搬禮如初讀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心境,當時茹比不得劉姥姥,隻因年紀小!茹媽有時回去找老太太聊天,取取教育子女有出息的經,茹去找媽媽,老太太總會給茹一些吃的稀罕玩意,當下的綠豆糕、紅豆沙餡的月餅、堅果、奶糖等在如今家家小孩都能吃得上,以往茹拿在手裏可是喜悅的了不得!

茹幼小時懵懵懂懂的所謂的開竅的晚,做了很多趣事,到如今成才覺悟了總愛回憶著講出來,我們就嗬嗬的樂著!

茹媽要去下地,就把要蒸的饅頭擺放好,生著火告訴茹看著些鍋,火不旺了就在裏麵填柴火,茹就等十幾分鍾填一些等十幾分鍾填一些等十幾分鍾填一些!如果是聰明的孩子在那時就該紅白新蒸的饅頭熟了就需要把火滅了的,然,茹就隻記得媽媽說的往裏一邊在隔壁房間看電視一邊填柴火,直到茹媽下地回來一看鋁鍋燒了一個小手掌大的洞,我聽到這裏笑的停不下來嘍!茹媽說“你呀每幹一件好事就要做一件錯事出來”我到當時沒有意會出來好事是什麼?大概是聽話的填柴火,茹說“當時我聽媽媽說填柴火就一直填柴火呀,電視房間裏廚房有些遠來來回回的也很辛苦!”嗯,也沒錯,大概對孩子而言隻有明白與不明白之分沒有對錯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