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送別下(1 / 3)

感別送從叔校書簡再登科東歸

長安車馬道,高槐結浮陰。

下有名利人,一人千萬心。

黃鵠多遠勢,滄溟無近得。

怡怡靜退姿,冷冷思歸吟。

菱唱忽生聽,芸芸回望深。

清風散有笑,餘花綴衣襟。

獨恨魚鳥別,一飛將一沉。

送玄亮師

蘭泉滌我襟,杉月棲我心。

茗啜綠淨花,經誦清柔音。

何處笑為別,淡情愁不侵。

送李尊師玄

口請碧簡文,身是青霞君。

頭冠兩片月,肩披一條雲。

鬆骨輕自飛,鶴心高不群。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

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裏聲。

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

立少府扶侍赴雲陽

離思著百草,綿綿生無窮。

側聞畿甸秀,三振詞策雄。

太守不韻俗,諸生皆變風。

郡齋敞西清,楚瑟驚南鴻。

海畔帝城望,雲陽天色中。

酒酣正芳景,詩綴新碧叢。

服彩老萊並,侍車江革同。

過隋柳憔悴,入洛花蒙籠。

高步詎留足,前程在層空。

獨慚病鶴羽,飛送力難崇。

送從叔校書簡南歸

長安別離道,宛在東城隅。

寒草根未死,愁人心已枯。

促促水上景,遙遙天際途。

生隨昏曉中,皆被日月驅。

北騎達山嶽,南帆指江湖。

高蹤一超越,千裏在須臾。

送韓愈從軍

誌士感恩起,變衣非變性。

親賓改舊觀,僮仆生新敬。

坐作群書吟,行為孤劍詠。

始知出處心,不失平生正。

淒淒天地秋,凜凜軍馬令。

驛塵時一飛,物色極四靜。

王師既不戰,廟略在無競。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應命。

一章喻檄明,百萬心氣定。

今朝旌鼓前,笑別丈夫盛。

同茅郎中使君送河南韭文學

河南有歸客,江風繞行襟。

送君無塵聽,舞鶴清瑟音。

菱蔓綴楚棹,日華正嵩岑。

如何謝文學,還起會雲吟。

送李翱習之

習之勢翩翩,東南去遙遙。

贈君雙履足,一為上皋橋。

皋橋路逶迤,碧水清風飄。

新秋折藉花,應對吳語嬌。

千巷分淥波,四門生早潮。

湖榜輕嫋嫋,酒旗高寥寥。

小時履齒痕,有處應未銷。

舊憶如霧星,恍見於夢消。

言之燒人心,事去不可招。

獨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謠。

壯年俱悠悠,逮茲各焦焦。

執手複執手,唯道無枯凋。

送丹霞子阮芳顏上人歸山

鬆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

登山須正路,飲水須直流。

倩鶴附書信,索雲作衣裘。

仙村莫道遠,枉策招交遊。

送從舅端適楚地

歸情似泛空,飄蕩楚波中。

羽扇掃輕汗,布帆篩細風。

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

元舅唱離別,賤生愁不窮。

送盧汀侍禦歸天德幕

仲宣領騎射,結束皆少年。

匹馬黃河岸,射雕清霜天。

旌旗防日北,道路上雲巔。

古雪無銷鑠,新冰有堆填。

清溪徒聳誚,白璧自招賢。

豈比重恩者,閉門方獨全。

送草書獻上人歸廬山

狂僧不為酒,狂筆自通天。

將書雲霞片,直至清明巔。

手中飛黑電,象外瀉玄泉。

萬物隨指顧,三光為回旋。

驟書雲霮(雨/對),洗硯山晴鮮。

忽怒畫蛇虺,噴然生風煙。

江人願停筆,驚浪恐傾船。

和薛先輩送獨孤秀才上都赴嘉會

秦雲攀窈窕,楚桂搴芳馨。

五色豈徒爾,萬枝皆有靈。

仙謠天上貴,林詠雪中青。

持此一為贈,送君翔杳冥。

送崔爽之湖南

江與湖相通,二水洗高空。

定知一日帆,使得千裏風。

雪唱與誰和,俗情多不通。

何當逸翮縱,飛起泥沙中。

送超上人歸天台

天台山最高,動躡赤城霞。

何以靜雙目,掃山除妄花。

何以潔其性,濾泉去泥沙。

靈鏡物皆直,萬鬆無一斜。

月中見心近,雲外將世賒。

山獸護方丈,山猿捧袈裟。

遺身獨得身,笑我牽名華。

同李益崔放送王煉師還

樓觀兼為群公先營山房

十年白雲士,一卷紫芝書。

來結崆峒侶,還期縹緲居。

霞冠遺彩翠,月帔上空虛。

寄謝泉壽水,清冷閑有餘。

張徐州席送岑秀才

振振芝蘭步,升自君子堂。

冷冷鬆桂吟,生自楚客腸。

羈鳥無定棲,驚蓬在它鄉。

去茲門館閑,即彼道路長。

雨餘山川淨,麥熟草目涼。

楚淚滴章句,京塵染衣裳。

贈君無餘它,久要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