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階州軍演(2 / 2)

劉鬱芬補充說,“恕我們直言,以營級單位的進攻防禦戰力來衡量,國內已經沒有其他軍隊可以和北字營抗衡了。北洋六鎮可能戰術比你們更優秀,但是火力卻遠遠不如,尤其是你們所謂的炮火支援戰術。但是從鎮一級戰略角度來講,規模偏小不說,缺乏高級軍事指揮人才是北字營致命的缺點。”

陳安仔細聽著,自然致謝不敏。

送走了兩位保定精英,陳安拿起文稿,慢慢地閱讀起來。

忽然之間,陳安眼皮一跳,這文稿不簡單呀。

文稿中有一段話,寫出來了,但是他們卻沒有說出來。

“從軍隊掌控上來說,北字營的保衛家園宗旨,遠比北洋新軍的升官發財宗旨更有內涵,更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發展前景。”

“不僅如此,同樣是階層分明的兩支軍隊,北字營更透明,更有吸引力,而且不會出現上下欺瞞克扣的現象。這在北洋新軍中,是無法做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北字營中嚴謹的升遷、森嚴的軍紀、不克扣的餉銀、以服從為核心的職業軍人教育,以及嚴禁任何其他思想傳播的控製。”

孫嶽兩人雖然沒有說什麼,很多意思卻都在文稿中表露出來。

想了一下以後,陳安將文稿中的內容,全部加入自己的講授曾國藩治軍思想研討當中,就當自己剽竊一下吧。反正是付了儀程的,陳安自欺欺人地解釋給自己聽。

冬寒開始侵人的時候,總督衙門發了一封緊急邸報,要求各級官府和駐軍要全麵戒備和抓緊搜捕可疑跡象分子。

陳安看完邸報亦是大歎一聲,“內地也開始混亂了。”

光緒三十二年冬,也就是西洋曆法一九零六年十二月初,湖南、江西交界的瀏陽、醴陵、萍鄉等地,因為水災荒年災民人心浮動,頓時爆發了號稱“革命軍”的大規模會黨暴動,十天之內就發展到貧苦礦工和農民,甚至是衣食無著的巡防營士兵等,共計三萬多人參與。

朝廷急調兩湖、兩江各省五萬多軍隊四麵圍剿,費糜餉銀軍火無數,總算將僅有二三千支破槍的革命軍鎮壓下去。

陝甘總督自然是十分擔心屬下的巡防營,也會出現類似事情,急忙發出邸報提醒大家注意,尤其是要防範革命黨人的四處宣講和串聯。

陳安斟酌良久後,決定將已經完成基本訓練的第二批士兵,提前一個月分配補充各營,以備萬一發生事端有足夠的兵力進行鎮壓。

一千五百多人的正規兵力,加上陳家莊和公司的護衛隊伍,接近二千人的實力,即使馬家的鎮南軍全軍來犯,也是不為懼了。

在滿編的情況下,一個巡防營的官兵合計三百多人,因為取消了長夫,全部編列正兵,下轄三哨,每哨各轄十棚兵力,又采購了大量馬匹和車輛運載輜重和重武器,確保每營都有一門75毫米野炮和六門重機槍。真正可用於第一線的戰兵明顯少於正常水平,火力卻是翻倍增強。

但是這也帶來另外一個大的問題,如果不建立更加強大的後勤保障隊伍,北字營的持續戰鬥力是非常低劣的。

其實附屬的還有機動性的問題,如果不是幸好隴南是傳統養馬區,還真找不到大量的馬匹和車輛,重武器和輜重根本不能實現前送。

陳安原本從遼東帶來大批蒙古馬。實際上甘肅本地就有優良馬種,即南番馬,原產黃河上遊水草豐美的河曲地帶。

民間也經常叫河曲馬,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曆史上常用它作貢禮。

南番馬體格稍大,性情溫順,毛色以黑青為主,尤其對高寒多變的氣候環境有強的適應能力,對一般疾病抵抗力強。持久耐勞,速力中等,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三百斤重物仍可日行百裏,單馬套車緩行可拉千斤重物。

每年南番馬可以采購到百來匹左右,加上陳安要求莊子養馬好手進行集中飼養,還鼓勵自家佃農大量養殖繁育,也能提供五六十匹成年壯馬,暫時是足夠北字營和公司使用了。雖然山林被限製開墾,不能進行大規模開荒,但是卻是更適宜養馬了不是。

但是所有這一切仍不能讓陳安滿意。

遼東俄國人的火車,一個小時就能走五六十裏,而且隻要有鐵路有機車有煤炭,直接跑上一整天完全不是問題,晝夜運輸量十分巨大,遠勝馬力。這也是陳安急迫想在階州修建鐵路的原因,可以一天之內從陳家莊出發增援八百裏外的鹽關,純粹是軍事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