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諸多英傑(2 / 2)

大氣不足的閻錫山治理山西,更多的是靠累年積存和鄉村自治,完全不同於東北胡子張雨亭的招財進寶和強勢鎮壓。

國粹學派的精英們,偷偷地對陳安也進行了刻畫,認為這位陳大都督流淌的完全是秦人悍勇卻務實的血脈,說得好聽一點是借勢而為,說得難聽一點是睚眥必報。

如果閻老西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陳安說不定就直接把雞蛋煮起來吃掉。

但是陳安的氣運實在是不錯,也許是好得難以置信。有些不可理喻的崛起過程,即使不用刻意去渲染,也足以讓一般人以為是神跡。

尤其是北方軍政府對外強硬對內寬鬆的態度,忽然讓國粹學派的精英們發現,也許這就是理想中的內聖外王大治天下的模式。

無意識之間,陳安被神化了。

五百年才出一個的聖人嗎?很多人在默默思考。

在北方軍和北方集團內部,這種神化的傾向更加明顯,隻是一開始沒有形成理論基礎。當國粹學派的理論和判斷,被有意無意引入後,馬上掀起一股軒然大波,甚至很快覆蓋到了整個軍政府轄區所有民眾。

受到北方軍政府這種曖昧的態度所鼓勵,國粹學派精英開始籌謀發行一種新的月刊,專事向民眾宣傳國粹學派的理論,這個月刊雖然尚未發行,卻已準備了了好多期的預備稿件,隻待監管輿論的情報署一批準刊號就可發行。月刊的名字,叫《國故》,劉師培親自擔任總編輯。

活躍在甘疆蒙藏的原光複會成員,很快就注意到了這股新的思想潮流。在有心人的牽線搭橋下,國粹學派的學術精英,總懷著昔日夢想的原光複會黨派骨幹,終於開始同流合汙了。

這種完善的學術理論體係和足夠的黨派鬥爭經驗相結合,所產生的作用是無比巨大的。幾乎是頃刻間,北方軍政府轄區的民眾忽然都知道了一個致力於複興古學的組織。

這種影響力在情報署的總監林玉山忽然決定要加入《國故》月刊社,親自擔任總編輯之一時,終於培育成了滔天巨浪,淹沒了北方軍政府的角角落落。

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北方軍政府順勢而為的推動下發生的。

袁世凱大總統逝世後直皖之間迅速分裂甚至大戰連連的情況,讓陳安對軍閥勢力延續發展憂慮重重,南方孫大炮屢敗屢戰的頑強鬥誌也讓陳安對黨派精神有了深刻認識。

國粹學派的意外發展,也讓陳安有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想法。

沒過多久,北方日報的孫曉雲,也被推舉成為了《國故》月刊社的三位總編輯之一,標誌著這個北方軍政府的主要黨派組織,複興黨雛形開始出現了。

隻是當初林玉山曾經提出,柳石和虎子也成為《國故》月刊社的名譽編輯,卻遭到了兩人的拒絕,甚至日後複興黨成立也沒有加入其中。

理由都是匪夷所思的。

柳石很幹脆地對林玉山說,他是陳家莊的管家,現在是,以後也是,隻忠於現任家主,並不忠於什麼軍政府都督。

比《國故》還要頑固的老古董份子,林玉山當場被噎住了。

虎子更是簡單了,他隻是少爺的護衛而已,僅此而已。要不是陳安讓他掛上一個職務,虎子寧願隻待在少爺身邊練武防護就是了。

本來興致勃勃的林玉山隻好無語了。

大時代中,本來就是應該出現無數英傑的。

在洛陽過得有滋有味的吳子玉,很有閑學關羽看春秋的雅致,卻沒有想到最妒忌他的徐樹錚會幹出一件日後牽連甚廣的蠢事來。

徐樹錚竟然在天津誘殺了北洋老將陸建章。具體緣由不得而知,但是當年陸建章被驅逐出擔任過都督的陝西時,據說收刮的財務高達三千多萬兩白銀。而徐樹錚此時為了籌集參展軍的軍費亦是焦頭爛額不已。

陸建章雖已失勢,但是影響甚在。徐樹錚這一舉動,激怒了北洋所有軍閥,甚至極為賞識他的段祺瑞也為之搖頭不已。

這一次誘殺也終於刺激了另外一個頭上長角的人物,陸建章的親戚兼老部下馮玉祥。決心給老長官報仇的馮玉祥,立即開始策劃在軍中嶄露頭角,準備發展實力然後幹掉由皖係罩著的徐樹錚。

馮玉祥頭上長角,更多的是反角,他每崛升的一步都必然是踩著自己的上司腦袋上去的。接下去又要倒黴的,估計就是曹錕吳子玉了。現在,馮玉祥算是直係的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