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白俄臨時政府(2 / 2)

看來還是趁火打劫賣軍火最爽,陳安美滋滋的遐想。僅白俄臨時政府第一批訂購的十萬人軍火裝備,尼森公司就彙給陳安四千多萬北方幣純利潤,超過平時利潤的數倍。如果三十萬人軍火裝備全部移交完畢,至少可以獲得一億二千多萬元北方幣利潤。

而生產這批額外增加的軍火訂單,隻不過需要四十多天而已。也就是說,隻用耗費協約國訂單五分之一的時間,生產的軍火利潤卻增加了五成左右。

幾乎是沒有猶豫,陳安直接暫停了協約國五百萬發炮彈的訂單生產,全力生產白俄臨時政府剩下的二十萬人軍火裝備訂單,利潤高呀。反正協約國彈藥儲備足夠,生產廠家很多,即使一二個廠子延遲交貨對大局毫無影響。

獲得了軍火彈藥的高爾察克,馬上將自己的先頭部隊十餘萬人派往西伯利亞中部,增援還在潰敗的捷克軍團。

連續幾場遭遇戰後,蘇俄東方麵軍部隊在葉卡捷琳娜堡附近被擊退了,受到了很大損失。

白俄臨時政府在鄂木斯克站穩腳跟後,正式對外宣布成立。高爾察克上將成為臨時政府軍事部長,隨後又成為所謂的最高執政官。

高爾察克上將隨後向各派反蘇俄勢力發出函件,要求承認臨時政府,並接受臨時政府的領導。

協約國很快就承認了白俄臨時政府,還派出了代表進駐鄂木斯克,協調協約國幹涉軍和白俄軍隊的作戰指揮。為了方便聯絡溝通,協約國出麵邀請不是中央政府的北方軍派出代表,同樣進駐鄂木斯克,北京政府反而沒有受到邀請。

北京政府終於受刺激了。

幾天之後,為了爭一口氣的北京政府,總算下定決心,挪用其他費用湊足了軍費,派出一個步兵團的陸軍,準備進駐海參崴,參加幹涉軍陸軍序列。

對外的名義,自然是護僑了。

曆史就是這麼無語。

被廣東政權整日宣傳為腐朽沒落、帝國主義勢力買辦政府的北洋軍閥,居然鼓起勇氣,不僅派出了破天荒地派出了軍艦護僑,甚至還出動了陸軍部隊。

而號稱革命精神永不落的廣東政權,從來沒有真正想過護僑的事情。孫大炮是仁愛滿天下的,自然不屑於做護僑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他們的眼中那是民族大融合而已。

蘇俄的宣傳機器對北京政府的出兵毫不在意,他們早已宣傳中國是“幹涉蘇俄的十四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了,所有在蘇俄控製地盤的中國人都已經監視居住,甚至被強迫集中勞動了。

出兵海參崴的北洋陸軍部隊,由陸軍第九師三十三團加強炮騎的一個支隊組成,支隊長宋煥章。陸軍第9師的前身是袁世凱委托蔣百裏組建的第二期陸軍模範團,在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部隊人員素質也最高,在當時世界上也可算是一流的精兵。可惜後來,蔣百裏被小人徐樹錚排擠,無法立足而辭職,模範團終究未能得到推廣和擴張。

既然要派出陸軍部隊,北京政府的大佬們幾乎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這支精銳而又被棄之一邊的尷尬部隊。既然陸軍兄弟要出動了,海軍部隊也不含糊,主動加強了已經進駐海參崴的海容號軍艦實力,還準備增派艦隻進行增援。

在先期到達的海軍兄弟接應下,宋煥章的支隊分六批陸續到達海參崴。海軍和陸軍兩麵五色國旗同時飄揚在海參崴上空。但是這個時候,海參崴的嚴峻形勢已經緩和下來。

主要是因為北方軍出人意料地在貝加爾湖地區攔腰截斷,將大批滯留俄羅斯境內的華工和僑胞半路上就疏散回國,而且強大的北方軍戰力也威懾力白俄勢力。後來更是因為日軍和北方軍的擦槍走火,以至於最敵視華人的日本人軍隊大批抽調到伯力方向,海容號官兵趁勢積極下艦幫助華僑撤離,有關華僑危急的局勢已經消散。

但這批軍隊才是真正代表中央政府的決心和意誌,尤其是林建章和宋煥章功不可沒。

隻是好景不長,隨著中國陸軍部隊進駐海參崴,和日本人的摩擦又開始加劇起來。隨著赤塔方向日軍的退縮,很多兵力回到了原來駐地,更是加劇了這種摩擦。

一來二回的,雙方都摩擦出了真火。北京政府很快爭鋒相對,宣布參與幹涉軍的艦隊可以巡防到更北方的廟街一帶。廟街是黑龍江入海口,當年被偉大英明的鹹豐皇帝割讓給沙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