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諾夫上校高舉沙俄帝國皇室傳承的名義,估計就是英法美等國不喜的原因。據說沙皇曾經在英國等處秘密儲存了大批黃金鑽石等財寶,沙俄皇室都不在了就成了無主之寶,如果還有一兩個所謂的後裔就麻煩了。至於波蘭等國,剛剛在沙俄的魔爪下獨立出來,自然對同樣使用沙俄帝國徽章的伊萬諾夫沒有任何好感。
看來是伊萬諾夫沒有看清楚形勢呀。
紛紛擾擾直到民國十年底,眾盼已久的華盛頓會議終於召開了。按照國內某位先賢的說法,這個華盛頓會議不過是一場戰後劃分各自勢力範圍的狗咬狗會議罷了。
北京政府參加了這一次會議。夢想很美好,結果很悲哀。幾經爭吵之後,華盛頓會議明確了各自勢力範圍和本土疆域邊界的很多約定,成功地將世界劃分成了大大小小的不同板塊。但是參加會議的北京政府卻什麼都沒有得到,隻是被強烈要求維持現狀。
在華盛頓會議上,北京政府代表提出的關於取消領事裁判權、撤退外國軍警、關稅自主、取消租借地和勢力範圍等合理要求均遭列強拒絕。
隻是日本人除了獲得太平洋上不少原本德國控製區域外,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反而遭到美國為首的列強全力壓製,沒有撈到多少好處。最終引發了日本軍部決心在中國甚至東南亞進一步擴大侵略行徑,用實際占領的方式來獲取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大東亞共榮圈思想自此開始出爐。
蘇俄是損失最大的,不僅巴黎和會被排斥在外,而且華盛頓會議也被拒之門外,歐洲區塊和波蘭等國紛爭不斷,中亞和遠東還在激戰當中。
莫斯科的小禿頭馬上做出反應,還在進行理論完善的蘇維埃聯盟終於正式提上蘇俄高層的議事日程。民國十一年末,蘇維埃聯盟成立,莫斯科毫不客氣地將中亞共和國以及遠東共和國的名字掛了上去,好像這兩個仍在抗爭的地區已經成立蘇聯的囊中餐了。
華盛頓會議,不是正式代表的北方軍政府被邀請參加了遠東議題,雖然也沒有取得什麼成果,但是卻讓列強同意了不在北方軍政府範圍內搞關內這一套的強烈要求。畢竟抵抗蘇俄的第一線,還需要北方軍政府的全力支持,這是關乎自由世界的最大事情。除了庫頁島被故意忽視之外,北方軍政府的轄區得到了列強的確認。
北京政府對西方列強這種明目張膽分裂中國的行徑進行了強烈抗議,任誰都看得出來,北方軍政府和中華民國被西方列強刻意當成了兩個政治實體。
北方軍政府默認了西方列強的這種安排。
在階州大本營,陳安順手轉了一圈新買到的地球儀,默默地看著不停轉動的歐洲亞洲美洲版圖,心中亦有些無奈。
更有些明悟,華盛頓會議之後,再想獲得什麼領土基本上就是奢想了,歐戰應該是最後一次全世界列強合力瓜分世界的嚐試,也許還有下一次大戰,但那不過是這一次歐戰的延續而已。
如果北方軍政府不和北京政府分裂,也許西方列強的幹涉軍就會馬上出現在中國腹地甘肅了。無論是英美兩國,還是幹係更少的法國,都不會想看到一個更大更強的國度在遠東崛起挑戰他們的權勢。在他們的政治運籌中,遠東隻要一個沒有資源地的二流強國日本就足夠了。
隻是外興安嶺以東地區和漠北並不直接相連,中間是奉軍控製的黑龍江,即使海拉爾和滿洲裏等地被北方軍控製,但依然還有非常遠的距離。現在的聯係,除了借道遠東共和國的西伯利亞鐵路之外,就靠從海拉爾的空軍基地使用飛機跨越黑龍江空域降落伯力機場了。
不能讓外興安嶺以東地區成為飛地,既然軍事動作不能展開,那就商業運作好了。
北方工業公司再次披掛上陣,科瓦爾帶著大筆資金和精幹人員,闖進東三省,希望能夠在黑龍江等地開展實業建設項目。作為大批稅收上繳的交換,奉軍首腦張雨亭思忖再三後,終於同意北方工業公司自行組織力量建設一條從海拉爾通到伯力的通車公路,並由北方集團負責運營和維護。
隻是非常意外的,北方集團的工程師們考察了吉林等地後,向階州大本營提交一份報告,建議在鬆花江上建立水電站,不僅可以滿足東三省需求,還可以輸給海參崴、伯力等地,解決外興安嶺以東地區電力缺乏的問題。